《修之于真 其得乃真》道德经理解
修之于真 其得乃真
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视之不见,名曰夷”,想看看不见,古代有一个定义,这个结果叫“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后面有一句话叫“大音希声”,就这个意思,听,听不见。就像我们现在这个空间,有没有一种分贝很高的声音流过?有,为什么我们听不见?因为我们跟它不相应,人类的耳音只能听那个分贝,是一段当中的;人类的眼睛只能看有色光这狭窄的一段,红外的、紫外的我们都看不见。那反问大家一下(尤其是听《道德经》的,这一点要不清楚的话,白听了!),看不见的就等于不存在吗?不是。听不见的就等于没有吗?不是。自己印证不到的,就等于虚无缥缈,是胡说八道吗?不是。那怎么办?存疑,求证,证得一分算一分。所以有一说一,看电影的知道这是一个栏目的名称,“有一说一”。但关键是一分诚敬一分收获,十分诚敬十分收获,万分真诚万分收获,真诚到极点,低到极点就得道了。就这么简单。真到极点就真得,就真得道。为什么得道的人叫真人?因为他一点假没有。错了马上承认,那有什么了不起?错了嘛。但是不要拿着错误当着招牌每次去讲,顶多三次可以了。
修真,到最后都是修真。我们很多所谓的传统文化老师,不客气地讲,他已经被活埋了,他自己不知道,被埋下去了自己不知道,很享受那种感觉。那怎么办?讲下去吧,也许有一天凭借祖宗之德他能知道自己错了。讲《易经》都不明白最重要的一卦,做人《谦卦》,那讲什么《易经》啊?!恰恰讲反了,把五行的家庭方位恰恰讲反了。那后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
“搏之不得,名曰微”,这个空中,我们学过基础化学的都知道有空气,它的成分很多。可是以前,就不知道。就像现在我们彼此看过去,好像中间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才能彼此看清。可是学了初中的化学我们就知道,不是这回事,我们这中间隔着氧、氢、氦、氮,空气当中各种各样的这种分子、原子、看不见的粒子。昨天我还讲了一件事,回去想一想,我觉得这件事情可以讲给大家,昨天我没让录像,今天可以录下来,因为它恰恰是印证我们上古生命科学和天理天文学的相应。
读《尚书》的人,读到《尚书》里面的“七政”就是日月加五行金木水火土,不知道什么意思,看我们自己的身体,因为今天我们主要讲这个身,从身开始。我们身体内部有五脏,还有六腑,五脏六腑是相对应的,阴阳相对的,互相表里。比如说,心跟小肠相表里,肝跟胆相表里,肺跟大肠相表里,肾跟膀胱相表里,脾跟胃相表里,一阴一阳。那为什么是六腑呢,多出一个?就像汽车各个零件要有悬挂,要把它弄到一块儿。你看那个《黄帝内经》,就这里面有一个膻中,也是十二官之一,它有特殊的作用,还有三焦,五脏六腑成对了,大家可以去查中医书详细了解。
五行是阴阳不同功能的化现,老夫子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我们讲《道德经》,对道这个词,解释多次了。如果“道生一”的话,一是什么?一是“一合相”,去看《金刚经》。那么二呢,说是两仪,那说阴阳,阴阳分出三来,天、地、人,都可以解释,“三生万物”这就来了。我们说五行是阴阳化现的不同功能,然后化现了我们的身体,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原序里面说:“天布五行,以运万类”,整个天下都可以用这五种功能去看,因为是它在运行,它是符号,是概念,是概括,是古代的学术语言。“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为什么说你缺了这个仁义礼智信,五脏就会受伤,是因为“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你缺了一个,有秉性,自然就伤及一脏。
可是,为什么没有听说过心脏癌和小肠癌?大家没听说过吧?因为它是火,我们生命的那个原始的能量化作这个火,它一直在运化,它没有寒气,它就不长肿瘤。所以不要让身体寒,尤其是女孩子,春天的时候,不要过早地穿凉鞋、穿超短裙;秋天的时候,不要太晚了还穿凉鞋和超短裙,因为受寒之后,就凝嘛,热胀冷缩这是物理的法则。你让心得有多大的能量,让这个肺肃降的功能把心火降到小肠?小肠这个炉子温化你的身体?小肠如果能量不够,火不够,我们的脚底就凉,有人脚寒吧?脚凉吧?四肢逆冷吧?中医上有四逆汤,就是因为你的火力不够,能量不够了。
那我们说了这么多,大体上把我们身体这十二官、十二经络运作的情况交代清楚了。最神奇的是我们的身体,为什么叫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个贡献呢?注意!我们每一个人每天跟宇宙、天地交换着能量信息,我们自己不知道,明白人是清楚地知道这种交换的过程,而且能够自己内照、内观,观察得到。如果你在静坐、打坐的时候,排出了阴滞,可以内观的话,会发现当我们的身体跟太阳系当中那颗水星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候,它输给我们的能量流近乎黑色,所以水色黑。
五行跟五色相对,大家知不知道?五行金木水火土跟心肝肺脾肾一一相对,和东南西北中一一相对,和五色青赤黄白黑一一相对,这是中医的常识。我接着讲下去,注意听好了,如果没听过,今天这一讲特别重要,听完之后,不要回去跟别人讲,他有缘拿到碟看,那是另外一回事儿。你自己去印证,自己去琢磨,看一下为什么我们是这个星球上唯一有远古传承文明的民族,是因为我们的老祖宗体悟了天道,一点儿都不假,这个道一直在传承,你只要见悟天道,这个种族就不会灭绝,哪怕是气若游丝,也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传下来。
水生木,木星跟我们的身体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候,天地之间传来的那个能量流的颜色,是青色的;火星离我们比较近了,跟我们的身体进行能量交换的时候是赤色,近乎红色;我们跟土星进行能量交换就是脾,脾胃跟它进行交换,主要是脾,能量流为黄色,居中;跟金星进行交换,呈现的能量流是白色。五种颜色交代清楚了,天空上的这个金木水火土五星跟我们的五脏,时时刻刻在进行着能量的交换,而且在特殊的日期,这种能量流的交换非常明显。所以要守规矩、要守天时、要守天道,我们的身体才能够真正恢复到健康,活一百多岁而非常健康,不是可能的,本来就应该如此。
为什么现在我们活到八十就觉得了不起了?但是老态龙钟了?我们不知道啊,不知道天道还有这样的一个轨道,还有这样一个管道进行着能量交换和输送,我们拒绝、我们排斥,我们一片混乱,不依道而行,所以身体不好。也不明道,也不知道自己的祖宗伟大到什么程度,看《尚书》看不懂,看天文学也不懂。你看看那个范蠡,他是财神,一听财神大家都会精神。范蠡他以前储存粮食,他是看天象的,我那个书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那是最先进的科技,在古代。他怎么知道哪一年会丰收,哪一年不丰收?他应该出价,进行囤积?一个人可以调节国家的这个粮价?为什么会成大富?明道嘛。而在《汉书》上,他被列为第三等人,三六九等,上品的第三等人。孔子是上之上者也,范蠡才是上等当中的第三等。明白这一点,回去仔细地看经文,仔细地看历史,才会知道中国的历史其实不骗人。他为什么有那么伟大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有好的文化。
讲完五行,还有日月。我们在座的有一半儿是女士,每月总有那么几天跟什么相联系?月亮。现在都知道地球、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跟人身体直接相关。那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这叫太阳穴,有没有人知道身体这些穴位的这些名字是怎么取的?为什么它叫太阳穴?我们背后这一条长长的大经——膀胱经,为什么叫太阳经?太阳的能量进入人的身体,从哪里进来?往下不说了,大家自己考虑。
再回来说“夷、希、微”这三者。看,看不见;听,听不着;摸,还摸不到。这什么东西啊?“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是道生一,一生三吗?为什么混而为一?就是它不可能完全分开。我们现在以为我们这五官是分开的,眼睛是眼睛的功能,鼻子是鼻子的功能,耳朵是耳朵的功能,其实它是一心化现的功能。大家知道吗?一心化现!在眼的时候,就能看。如果心不在焉,熟视无睹,有这经验吗?每个人都会有的,心不在焉,熟视无睹,就像现在都是,如果你在听讲的时候溜号了,充耳不闻,因为你心不在了。就是老师说,学生听课溜号了,不知道想啥去了。心猿是什么?孙悟空一个跟头,一个念头,十万八千里,你已经走了,留下一个壳儿在这里面。看《西游记》都看不明白,《西游记》有原旨啊,那是丘处机写的,去看《西游原旨》。
“此三者不可致诘”,就是不可完全分开,我们身体都是一样的。在鼻子它就能闻,在嘴它能尝。如果你心不在焉,看,看不见;听,听不着。一溜号刚才这老师强调一句话,说很重要,我就听到他最后说这句话,很重要,说啥来着?不知道了。那就一笑了之呗,过去就过去了。从这里面往极细微里面观,你观察得越细、越接近于明白;越粗大、越混乱,那就是跟妄想为伍。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那个绳子的绳它注音是mǐn,是一个形容词)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形容这个状态。我们前一章是谈身,“贵大患若身”,突然一下这十四章连着的怎么一下子进入这种细微的状态?告诉我们“求之不得,反求诸己”,把自己能研究明白,天下也能研究明白;自己能研究明白,别人也能研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