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治国做人 异曲同工》道德经理解

《治国做人 异曲同工》道德经理解

治国做人 异曲同工上一讲在第七十七章的结尾,叫“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我们说就这最后的一句“其不欲见贤”等于给我们开启了第三章的开头,第三章一开始就是三个“不”: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今天我们接着...

治国做人 异曲同工

上一讲在第七十七章的结尾,叫“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我们说就这最后的一句“其不欲见贤”等于给我们开启了第三章的开头,第三章一开始就是三个“不”: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讲,从第三章开始,要把第三章、第六十四章、第六十五章、第六十六章、第七十五章,中间再加上第五十七章,联合起来给大家报告一下。这些章的内容加在一块儿,主要表达的是两个字“治国”,或者一个字,就是“治”。

谈治国,大家可能会想到,那必然是国家领导人的事情,可是在我们古代的经典里面,一个贯通的现象就是:个人的修为和国家的治理是同一个道理。无论你是看孔子的“一以贯之”,还是看《道德经》的“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所谓儒、释、道各家学说都是一个贯通的法门,无二无别,三教合一也可以在这一点上贯通起来。这也就是我们本次讲座一个前后贯通的主旨,就是各家学说贯通于人,回到人,通过观察自己,然后理解天下,这就是走上了《大学》之道。

今天我们在座的还有讲《大学》的高手,《大学》我就不谈了,我们还是回过来说我们的《道德经》。谈到治国现在争论得比较多,简单地说,到底是“以德治国”还是“以法治国”,而且有人讲孔孟之道已经被历史证明救不了中国,我说这是对历史的无知,对儒学的无知,对我们经典文化的无知,才会有这样的观点,但是他无知嘛,不能怪他。就在昨天上午我刚刚听到的一个说法,这还是我们公务员体系内作为后备力量培养的干部,提到《道德经》,说:如果按照《道德经》去做的话,那不就是无政府主义吗?它宣扬无为,消极。我就闭嘴,一声不吭,这也是无知,对《道德经》的无知,对中国经典文化的无知。可是这就让我很为我们的前途担忧,如果整个国家坐在关键岗位上的领导,竟然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漠视,如此的无知,由他来担任重要的领导职务,那这个国家的前途怎么办?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