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领导境界是否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太上,不知有之”是在企业成熟之后,还是一开始就应如此?

领导境界是否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太上,不知有之”是在企业成熟之后,还是一开始就应如此?

领导境界是否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太上,不知有之”是在企业成熟之后,还是一开始就应如此?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对应不同的领导类型,呈现不同的领导境界,领导似乎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其实,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习惯性认识在作怪。到底是企业阶段决定着领导的境界呢,还是领导的境界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阶段呢?毋庸置疑,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生...

领导境界是否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太上,不知有之”是在企业成熟之后,还是一开始就应如此?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问题。不少人认为,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对应不同的领导类型,呈现不同的领导境界,领导似乎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其实,这就是我们头脑中的习惯性认识在作怪。

到底是企业阶段决定着领导的境界呢,还是领导的境界决定着企业发展的阶段呢?毋庸置疑,领导者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领导者的境界、格局和视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现实走向以及未来的发展局面。因此,不是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对应不同的领导境界,而是你作为领导者处于什么高度、什么境界,决定了企业的境界和发展高度。

其实,老子所描述的几种不同的领导者,折射出来的就是领导者“有道”还是“无道”的状态。现实中不少领导往往会将个人的意志凌驾于众人之上,又总是盲目地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地发号施令,更为严重的是,领导独断专权、霸道无理。这样做,不仅让部下的聪明才智得不到发挥,而且长此以往,还会使部下得不到自主性发挥空间,进而心生怨怼,进一步就会导致上下沟通不畅和梗阻,组织力量涣散,最终阻碍企业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这样的领导往往“累死了自己,却废了部下的武功”,成了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天花板”。

因此,企业领导者需要明白,那种保姆式的领导与管理,很难让部下健康成长。领导者若是悟了道,就懂得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作为企业管理和经营的唯一旨意,走出自己的一孔之见,充分发挥企业中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集合众人之智形成团队合力,“自无为而促他为”。而众人的智慧总和、行动力及其所承载的能量,一定大于一个人的智力和能力,这也正是“无为型”领导和“无为”管理的真谛所在。

有道的领导者不会阻塞自己和众人、个人意志和客观规律、自我和大道之间的通路,能够走出自己,找到自己的“领导”——那就是客观规律、大道和众人的心,接受自己的“领导”对自己的引领。不盲目地用个人有限的经验、经历和知识来做决定或是管控他人,因而会放下自己的有限,步入无限,帮助众人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众人共同努力、创造成长与推动进步。

当然,作为一般领导者来讲,现实水平可能还达不到“太上”之境界,但遵循客观大道,向成为有道的无为型领导这个终极进化方向努力,不可动摇,不能偏移。否则,累坏了自己,又荒废了部下,这样的领导就是有罪之人了。作为企业领导者,不可不察,更不容忽视。

有人说,悟道的领导者就没事做了吗?当然不是。悟道的领导者,知道自己之外的人和事物都是大道的呈现,能够静心读懂众人之心,甘愿去做服务,鼓励和奖励部下自发组织起来,设立机制让大家比学赶帮超,这样就会形成生龙活虎的局面,这就是无为型领导的基本模式。如此这般,轻松了自己,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部下成长,这才真正是智慧型的领导啊!

总结一下:做有道的领导,走出自心的局限,调动众人的合力,促进众人的共同成长,众人的共同成长就能造就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否则,离开众人的成长,企业就难以基业长青和永续发展。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