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章·军师谋略》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军师谋略
唐朝皇帝李世民身边有个魏征,经常给李世民提一些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有时,李世民气得要杀他,但气消后,还是很感谢他。
人们常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说的是现实中总会发生不少事,就看是什么人给你出主意:有的人出坏主意,有的人出好主意。当然,结果就会不一样。
虽然历史上都是一把手在做最后的决定,但一把手身边的人往往发挥着重大作用,很多谋臣军师常常成为君王做决策的关键性因素。那他们又用什么样的思想来辅佐君王呢?
在当今的时代,你身边很信任的人,往往也是你做决定的关键人物。他们也许是你的亲人、朋友或者部下,他们用什么样的思想给你出主意,往往也极大地影响着你的决策,甚至结局。
【经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释意】
依照“道”的原则辅佐君主的人,不以兵力逞强于天下。穷兵黩武这种事必然会得到报应。军队所到的地方,荆棘横生。大战之后,一定会出现荒年。
善于用兵的人,只要达到用兵的目的就可以了,并不以兵力强大而逞强好斗。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要认为这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
事物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核心要义】
军师谋略。
军师谋略
你从老子这一章的思想中看出什么门道儿来没有?或者你看完这一章觉得有意思吗?也许有的人认为这一章是劝告政治家们不要穷兵黩武的,对我们普通人没多大用。若是这样想,你就肤浅了!
国家的内战是残酷的,甚至是残忍的。国际战争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涉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如果你认为这跟你没关系,你想想看,得不到民众支持时,战争会发生吗?一旦发生战争,你我能脱得了干系吗?所以,老子所说战争的事,与我们每个人可是息息相关啊!
老子在这一章中提到了一个新出场的人物:佐人主者。就是帝王身边对他决策起重要作用的人,可能是谋士、将领、家人、密友等,这些人很重要,是隐蔽的决策推动者。这些人应该给统治者出什么样的主意呢?
人处强势时,会表现出什么状态?盛气凌人!这样霸道的人是不是让人又惧怕又讨厌呢?等到这样的人把大家都得罪光了,自己的优势就快耗尽了,也就必然会陷入困境。如果身边有一个可以约束自己的人呢?
通过学习老子在这一章的智慧,我们会得到些什么启迪呢?
第一,任何时候都要给人出好主意,不要出那种导致状况恶化的主意。不管是专业的谋臣,还是家人或者朋友,你会给领导者或者其他人出什么样的主意,这是关系大局的十分重要的事情。如果给家人出主意时是鼓励争斗的,那将是家庭的灾难。我们不是也看到过,有的家人为了帮自己的亲人出气,而将事态扩大或者恶化甚至走向犯罪的事例吗?在生活中,息事宁人、多做自我检讨、冤家宜解不宜结才是生活的智慧法则。忍得一时之委屈,换来长久之平安,这难道不是智慧的人应该做的事情吗?至于朋友之间,更要小心,因为给朋友出主意时冒进一点,显得自己很为朋友仗义执言、与朋友站在一个立场上,但如果这样让朋友怒不可遏或者让本来已经平息的事情重燃战火,那这个时候给朋友激火的人,就是挑拨是非的人,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老百姓将这种人叫作“拱火”的人,这种人是不负责任的。国家之间有矛盾时,那更要格外小心。因为为了国家利益与尊严这样一个极其美好和正当的借口,将事态扩大化、严重化是很容易赢得人心的,但一旦事态扩大,受害的人又是谁呢?为了争一口气,损失很多生命,这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第二,老子在此告诉了我们不得已用兵时的一个基本原则和五个自律的法则。这个基本原则就是:达到特定的目的就要罢手,绝不可以再去张扬自己的武力;五个自律的法则是:不自矜、不自伐、不自骄、不得已、不逞强。这些原则用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得理饶人。这才是按照圣人的智慧表现出来的君子风范!老子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原则呢?因为自我一膨胀就会走向衰亡。尤其要小心在客观上强大时,主观上逞强是很容易发生的事,这两个强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衰亡的逻辑力量。
通过上面的讲解,大家也许能够更加深入、深刻地理解老子哲学的内涵了。原来,人生就如同一场战争,懂得慎战的人是智慧的,懂得适可而止的人是负责任的,懂得强势而不逞强才是悟道的,懂得自我约束和接受约束才是成熟的。
【悟道箴言】
战则损,慎战为上,可以避祸。
能止战,上善之善,自可得福。
不得已,见好就收,名利双收。
佐人主,化敌为友,方是上谋。
处强势,不自逞强,自可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