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二章·人形木偶》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人形木偶
你看到过木偶吗?就是用一块块木片组装起来的那种人形的玩偶,人一牵动它身上的线,它就会动。很显然,木偶是由人来操控的。
你是木偶吗?你肯定说不是。但你会被别人或者某种外界的力量操控吗?有人能说没有吗?想想看,你会因某个人说的话而生气吧,你在很多时候会迫不得已吧,你在很多事情上会很无奈地妥协吧?有时,即使事情已经过去了,让你生气的人也不在眼前了,但你依然会继续伤心或者愤怒吧?
再来看看我们今天的现实。不好好学习却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走在路上还在玩手机的成年人,到了家里,夫妻和孩子各玩各的手机,就是很少有真正的交流。当然,忙着挣钱的人也没有时间跟孩子交流,甚至夫妻之间也没有多少谈情说爱的心情和时间。我们这是怎么了?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怎么被外在的这些东西给控制了?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由此看来,人在很多时候就像一个木偶,是被外界的事物或者人主宰的。你愿意摆脱这种状态吗?
【经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释意】
在这一章中,老子讲到了扰乱人们心智的五个生活现象,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
缤纷的五种色彩,青、黄、赤、白、黑,使人眼花缭乱;
声音嘈杂的音调,宫、商、角、徵、羽,使人听觉失灵;
味道丰盛的食物,酸、苦、甘、辛、咸,使人舌不知味;
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
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那样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抗住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这样就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了。
【核心要义】
让人失魂落魄的五件事。
为腹不为目。
让人失魂落魄的五件事
作为圣人的老子,像是一个人心的守护神,总是能够看透人心行走的险径。在人们还在纵情声色自得其乐之时,老子就看清楚了人心的迷失和魂魄的走失,更看到了人正在成为外在力量操控的木偶和奴隶。
老子的思想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真理:追求生命承载力之外的物质,迷恋于生理性的快乐,就会丧失精神和灵魂的主权。况且,精神决定肉体,精神主权丧失,肉体也就成为被践踏和蹂躏的物件。苦命、命苦,皆源于此。
明白了老子思想的基本原理,我们才可能真正理解老子思想的精髓。
第一,唤醒现实中沉迷的人们。老子针对当时奴隶主贵族贪欲奢侈、纵情声色的精神迷失状态,进行了揭露、劝诫,也是严正的警告。实际上,当时的奴隶主阶层有那样的物质条件可以享受骄奢淫逸的生活,但并不代表其他人,包括社会精英层和普通百姓没有这种想法,只是条件不太具备而无法实施而已。今天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了,沉迷其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因此精神迷失和生病的人也越来越多。由此可见,老子给人们的警告,是跨越时代的,是人生中最基本的规律。
第二,对治人类发展中物欲与精神失衡的药方。对于老子“为腹不为目”的恬淡质朴的思想,也有一些批评的声音,说老子是把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对立起来,是其愚民思想的一种表现,即只要给人们温饱的生活就可以了,这是在阻碍社会进步的一种落后思想。实际上,这种评判很显然是断章取义的,老子强调“为腹不为目”,首先是对治现实病态的一副药方,是矫枉必须过正的一种方便法门。同时,老子强调的是要尊重人生和生命的规律,强调精神内守,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克制过分的欲望,以达到生命与天地和谐的目的。这种对生命的呵护情怀,怎么能够被解读成一种愚民思想呢?
第三,领悟生命中的一种特殊的“张力”模式。人生和生命呈现出一种连绵不断的张力状态,也就是两种不同的力量胶着在一起和不断较量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三对关系:为个人和为他人;精神利益和生理欲望;自己的主观念头与客观的大道法则。老子通篇对大道的解读,也是围绕着这三对关系展开的。老子告诉人们:一心为他人才最符合自己的利益;精神主导才不会在物欲中迷失自己;让主观遵循大道的规律才能拥有真正的智慧。至此,上面问题的答案也就清楚了:人要追求进步,但必须建立在利他的基础上,必须精神主导和先行,必须合乎人生和生命大道的规律。这也算是人生的核心程序,我们都应该检视一下自己现在的心智程序状态,快点调理一下。
为腹不为目
老子认为的幸福、健康的人生景象是人们能够过上丰衣足食、心平气和、宁静恬淡的生活,而不要贪图外在庸俗的奢侈生活。老子希望人们要遵循规律,净化心灵,学习悟道,用大道的智慧经营自己的人生。老子希望人们珍惜当前拥有的、珍惜当下的平安、知足而保持常乐,不用跟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比较,因为每个人的生命系统都有差别,羡慕就是自我迷失,嫉妒更是白费功夫。保持对自己的现状和心智的审视,不断地修行悟道,让悟道后的智慧指引人们进步和发展。你说,这样的景象不好吗?
如此这般,我们人类才不至于被外在力量主宰成一个木偶,我们才能真正做自己心灵的主人。
【悟道箴言】
追求生命必需,这是生活;追求额外占有,这是服刑。
能守住本心的,叫作人生;一味迷恋外物,叫作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