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开门关门》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开门关门
每个家庭都有大门,自家人进出都要开门。不开门,自家人无法进出;但不关门,就可能让贼进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也是每个人都懂得的生活常识。家里的门是有形的门,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还有个心门,这心门又是朝着什么方向开的呢?
有道的人,关闭了自己的欲望之门,开启了面向大道的门户,于是具备了吸纳万物能量的能力,从而缔造了一个能量无限的超级生命。无道的人,开启了自己的欲望之门,关闭了面向大道的门户,于是小我开始成为主导,最终被欲望和主观撑破了自己脆弱的生命。
有道的人,私欲、私念不再出来捣乱,全部生命只与大道同行,也就没有了麻烦和问题。无道的人,起心动念,全是私欲、私念,自己的主观念头一直跟大道相冲突,因此问题多多、麻烦不断。这就是有道和无道的重大区别,这就是老子看到的人间真相。
【经文】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释意】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源头,这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源。知道了根源,就能认识万物由来的过程;认识了万物由来的过程规律,就能把握住万物的根本,自己终身都不会有危险。
塞住欲念的孔穴,关闭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困扰,终身都无法解脱。
能够洞察到细微之处的道,叫作“明”。能够让主观持守柔弱,叫作真正的“强”。运用大道的光芒,返照内在,让心中的大道呈现光明,就不会再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作万世不绝的“常道”。
【核心要义】
开门关门。
开门关门
现实中的我们,也许拥有丰富的阅历和经验,知识也许很渊博,也能够将事物分析得头头是道,可又有多少人能够找到纷繁事务背后的总源头呢?老子是哲学家,他是借人生中的现象来思考总源头的智者,所以他发现了大道的规律,也为我们提炼出了人间修行的基本路线、原则与纲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就找不到这个总源头呢?老子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自己主观的想法太多,因此就远离了客观;自己的私欲太重,于是就只顾眼前;自己在乎的事情太小,所以就看不见真正的大;自我的欲望之门一直打开着,通向大道的门却一直关闭着。原来,问题的根源是我们开错了门。
若是把门开向大道呢?那就会毫不费力地从细微之处觉察到大道的存在,进而把握万事万物的总规律,人间万事也就没有苦恼和秘密了。这样的状态实在是太迷人了。
老子的上述思想,能够给现实中的人们哪些启示呢?
第一,老子揭示了天地万物的“母子关系”,找到了万物之因。老子在这一章又一次使用了“母”和“子”这对概念。“母”就是“道”,“子”就是天下万物,因而“母”和“子”的关系,就是“道”和万物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母子关系的本质是因果,父母是因,儿女是果。万事万物的生成与存在,也都是因果关系的模式。要想认清果是什么,就必须搞清因是什么——因的性质一定会在果中有所呈现。
人的认识大部分时候是零散的或者残缺不全的,在一般生活中还能应付,但在真正的科学研究当中,这样的思维模式肯定无法发现事物的科学真相。科学是要反复实证的,要在不断地自我否定中接近真相,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模式。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喜欢只在一些零散的和不完整的信息基础上对事物做出判断。当然,这种判断多半是错误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核心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思维模式有缺陷,二是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三是主观立场有偏差。
既然凡事皆有因果,见果溯因才能明白真相;见果不明因,随便发议论或者做判断,肯定是错误的。因此,人的第一个念头应该是,见到结果就应该去寻找它的原因,找不到原因就不要做判断,否则就会后悔,就会失误。
第二,任何一个事物都有自己具体的因果,但所有的事物也有一个总的因果,这就是大道的规律。掌握了大道的总规律,也就能够知道万事万物的真相。我们接触了很多事物,但对这些事物的因果规律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总结,大多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连具体事物的具体规律都没有搞清楚,也就没有办法搞清楚万事万物的总规律。如果能够掌握具体事物中隐藏的总规律,就既能认清眼前事物的本质规律,又能洞察未来事物的趋势。如此的人生,才是玄妙啊!
怎么才能做到呢?唯有修行。一是要搞清楚具体事物的因果规律,二是要搞清楚不同事物因果规律的共同性,三是要如此不断地前进,逼近万事万物总规律的源头。
第三,要管住自己的念头。能够让自己的念头停一下的人才可能成为高人。自我的主观念头都是有局限的,若是管不住自己的念头,以己度人,以人度物,就是乱贴标签,就是无视真相,就会违背规律,就会做无用功,最后,就会将生命浪费在无用的事物上。
怎么办呢?唯有修行。修行就是管控住自己的欲念,让自己在无我无念无私的状态下面对世间的万物,这样就能够让世间万物的真相呈现出来。在生活和工作中,当我们刚刚接触事物的表面信息时,我们就会有判断,或者有情绪反应,自己若是能够觉知,就应当先放下这个念头,进一步更深一层地了解事物的全面信息,了解当前事物前面的原因,了解一个事物各个方面的综合原因,这样才能够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正确的判断。若是管不住第一个念头,就一定会做错误的判断。正所谓,冲动是魔鬼。你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是不是往往就跟着第一个念头走下去了?表层信息加第一个念头,就会形成我们进一步深入认识的屏障,就会成为我们悟道和获得智慧的一堵墙。你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是这样的吗?开门关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的心门向着何处打开呢?
总结一下,老子在这一章中的思想,可以用以下三个问题来表述。
第一,你是不是一见到什么就会有评价或者结论?你是不是听别人一说什么就容易动情绪?你看到的都是局部,你听到的都是片段,急着判断做结论就是脑子短路!急着动情绪,就是脑子失控!稳定一下,询问、请教、协商,一切都需要过程!
第二,你一直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吗?若是这样,你就一直处在很可笑的地步!有人告诉你吗?你需要请教别人,这样才能让谈话继续!你可以从别人那里吸收能量,而不是急于表现,这样才会增长实力!
第三,你是不是觉得很多人不懂你?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比大部分人正直和仗义?可是,你懂别人吗?明白别人才是智慧,放低自己才能强大。
【悟道箴言】
万事背后皆是因果,有果必然有因。
见到结果不问原因,只是自言自语。
见果溯因见因问果,方是智慧之道。
万事万物的总规律,才是智慧大道。
只要主观不来捣乱,人生才能悟道。
神秘大道无处不在,静心见微知著。
保持心性柔弱状态,大道真相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