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章·圣人不仁》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道德经《第五章·圣人不仁》原文、释意、人生体验

圣人不仁一些刚刚开始学习《道德经》的朋友,会对老子反对仁义这个事很不理解。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做人要坚守“仁义礼智信”的准则;若是没有了这样的社会准则,人类社会不就变成了动物世界吗?可是,老子却说天地和圣人都不仁,是以万物和百姓为刍狗的。这太伤人心了,圣人怎么把人当成狗了呢?而且还是草编的狗。虽然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彻底理解圣人的思想,但我...

圣人不仁

一些刚刚开始学习《道德经》的朋友,会对老子反对仁义这个事很不理解。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做人要坚守“仁义礼智信”的准则;若是没有了这样的社会准则,人类社会不就变成了动物世界吗?

可是,老子却说天地和圣人都不仁,是以万物和百姓为刍狗的。这太伤人心了,圣人怎么把人当成狗了呢?而且还是草编的狗。

虽然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彻底理解圣人的思想,但我们相信圣人的智慧一定是高于我们的。那就让我们看看老子为什么将万物和百姓比作刍狗吧!

【经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释意】

天地是没有人间那种仁慈的,它没有偏私偏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是效仿大道和领悟了大道真谛的人,因此也是没有偏私偏爱的,也同样像对待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不加干扰,公平对待。

天地之间,不就像个烧火做饭用的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无穷无尽。

政令繁多或者主观想法太多,折腾来折腾去,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守道的状态。只要跟随客观规律,一切都可以自然有序。

【核心要义】

大道的无情与对虚情假意的否定。

清空内心,回归大道。

大道无私。

大道的无情与对虚情假意的否定

在中国人中,稍微有点文化的人都知道“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这样一些道德信条。不管人们能做到多少,但最起码大部分人都是赞同的。可是,老子直接提出了天地圣人“不仁”的命题,这确实有点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会想,若是没有了仁义,岂不就成了无情无义的小人了吗?圣人们都是教人们如何做人、做君子的,怎么会让人变成小人呢?这真是让人难以理解!

历史上老子与孔子两位圣人都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之乱象,都为此感到焦虑。只是说法上的侧重点不同而已:老子看乱象,找到了偏离大道的根源;孔子看乱象,找到了现实中虚情假意、假仁假义的本质。老子强调的是以道生德、以道生仁,否则,就必然像烂了根的大树,即使有枝叶,也已经失去了生命,是一些糊弄人的、假的东西;孔子强调“仁”,提出“仁者爱人”,也是因为现实中充满了假仁假义,否则也就用不着去强调了。看起来,两位老人家都是在反对假仁假义。所以,老子在这里所说的“不仁”,是对着现实中的假仁假义来说的,若是将“不仁”换成“不假仁假义”,就是合于道的仁义了,圣人们又怎么会反对呢?

回头看看我们的现实:真仁真义也有,假仁假义也有。有求于人时才对人好,这是真好吗?是利用而已!没事时兄弟们推杯换盏,一旦遇到利益纷争,立马就翻脸不认人,这算是什么情义?相爱的时候山盟海誓,一旦反目,恶语相向,恨不得对方死掉,这是什么爱情?这种假仁假义的东西,别说圣人了,我们普通人也会很憎恶。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的真义了,它反对假仁假义,倡导基于大道的真情真意、真仁真爱!否则,我们就会一方面反对着假仁假义,另一方面又实践着假仁假义,这岂不是戏弄自己吗?这样做,就会苦不堪言啊!

实际上,圣人们早就看穿了现实中那些偏离了大道的人,他们已经将仁义礼智信这样一些信条扭曲成了虚伪的东西。老子在这一章中就揭示了人类道德的病根儿:离开了正道的德,就会变成虚伪的东西。唯有回归天地正道,由道所生出的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才能长久。

清空内心,回归大道

老子洞察了人们内心的想法常常是违背大道的,即使是出于好意,也难以成为真正的道德。于是劝说人们,别再坚持主观的想法,哪怕说起来、听起来很美好的仁义,告诉人们要清空内心的成见,像橐籥(风箱)那样中空,遵循天地正道的规律,反而能够拥有无穷的力量。

人若悟道,就要学习效仿大道或者风箱的原理,内心少些念头,就能跟万物对接、融合,自身的生命力就会发生奇迹般的变化。人一动心思,就会远离大道,就会与大道这种巨大无比的、主宰性的力量相对抗,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不是规律要惩罚人,是人心中的愚蠢之念在惩罚自己。学道、修道,就是要清空自己的妄念和杂念,少用自己的主观念头,警惕自己的夸夸其谈,保持内心的虚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与大道无穷的力量融为一体。正如庄子在《庄子·知北游》中所言的大道之性:“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由此可见,仁义也好,情义也好,爱情也好,这些德只有在道上,也就是符合规律,才可能是真德;否则,必然是无根之草,必然会变成人间虚伪的一块遮羞布。

大道无私

通过学习这一章的老子思想,我们懂得了:

一是大道大爱。天地大道看似无情,实际上是没有私情,对万物公正无私,这才是大爱。因为无私和大爱,才能长久,才会受众生敬仰。

二是圣人无偏爱。圣人效法天地大道,对万物与众生也公正无私;相反,那没有悟道的人,总是自私、偏私,于是仁义情义往往变成口头禅,一旦遇事就不复存在。

三是熄灭私念。放弃自我主观的那点小心思,多闻也好,多言也罢,都是主观感知世界的方法,都是有限的认识;回归客观规律的大道,才能与巨大无比的大道力量融为一体。

有人会说,如果不这样做又会怎样呢?

那就只能以背道的假仁假义欺骗自己、蒙骗别人,一旦事发,顷刻间灰飞烟灭,既出卖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你说这又何必呢?

唯有合于大道的公正无私、大仁大义,唯有无私心的博爱真爱,唯有无分别的上善,唯有无所外求的真善,唯有不怕吃亏、懂得自省的智慧之仁,才能让我们心思简单、效果良好。

【悟道箴言】

天地不仁能大公,故而长久受敬仰。

圣人不仁有真爱,故而不朽受供奉。

想法多多私心多,一说一做就露馅。

反观妄念心宁静,一切尽在不言中。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