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生命智慧
(三)《道德经》的生命智慧
《道德经》提出“道”的概念,认为它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是万物和人类社会运行的规律,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给上帝留下位置,体现了无神论的思想;“德”是“道”内化于万物、形成万物本性的体现,使“道”在具备超越性的同时,并不脱离万物,与万物同在。老子在《道德经》中推崇自然主义,他提出“道法自然”的观点,主张人道效法天道,推崇天人合一,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此外,《道德经》看到事物的正面和反面,提出了一系列辩证的观点,如“大智若愚”等,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道德经》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道德经》强调“见素抱朴”的修身理念,主张“少私寡欲”“上德若谷”、清静为正等,有利于个人身心的和谐。《道德经》推崇“柔弱胜刚强”的处世理念,强调居下不争的处世原则,提出宠辱无惊的处世心态等,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道德经》提倡“无为”的治国理念、“愚民”的治国方法、“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有利于人与社会的和谐。
老子对宇宙、万物、人生和社会都有深刻的观察、思考与领悟,这使《道德经》在充满神秘感的同时,令人感到无比亲切。时至今日,《道德经》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比如“道可道,非常道”“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上善若水”“鱼不可脱于渊”“少私寡欲”“柔弱胜刚强”“大巧若拙”“治大国,若烹小鲜”等。《道德经》往往以极其简炼的语言,揭示许多大道理。如若你潜心静读,便可感知老子的谆谆告诫。经过代代传承,《道德经》成为吸引人们进行阅读的神奇宝典。
2000多年过去了,《道德经》跨越时空,留在人们心间。在生存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变快、人际关系复杂和社会问题突显的今天,人们忙于追逐金钱名利,很容易心理失衡、焦虑浮躁、不快乐、不幸福。要想获得内心的安宁,过上平静的生活,生活在自然有序的社会环境中,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近《道德经》、阅读《道德经》、领悟《道德经》,让《道德经》为我所用。
《道德经》揭示世间万象,直击人类心灵,它所讲的道理简单、朴素、深刻、智慧,既温暖人心,又让人回味无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不论你的年龄多大,不论你从事何种职业,不论你地位有多高,不论你的经济状况如何,也不论你的境遇如何,都可以通过读《道德经》增长智慧,直面自己在修身、齐家、处世、管理、治国等领域遇到的困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道德经》似乎给每个人都留了一把钥匙,静候人们在合适的时候开启它,带给人们喜悦。
《道德经》是文化的宝库,是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古老文明在当今时代的延伸,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去阅读。每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年龄读《道德经》,领悟与收获是不同的,它值得人们用一生去品味。古今中外,喜爱《道德经》的人、深受其启发的人不计其数,这是不争的事实,也证明它持久的魅力。人们喜爱《道德经》的立场可能不尽相同,如辩证法、养生学、人生哲学、社会学、政治、科学、宗教等,但人们在内心都欣赏它、需要它,甚至离不开它,以其为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