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现代价值
(八)《道德经》的现代价值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读物,可以说人生百态、人世万象尽在《道德经》之中。很多中国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也充满好奇,但往往仅限于此,从不曾静下心来读一遍,更不愿深究,自然感觉不到阅读经典带来的喜悦,也体会不到它的现代价值。《道德经》的现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个人层面与社会层面。
1.个人层面。
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人们比较享受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一见到《道德经》这样带古文的书,就望而畏之、敬而远之,甚至认为它离这个时代、离自己很远很远。事实上,经过世代传承,《道德经》已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中国人的性格特色、思维方式、修身方式、处世方式、心理特点、行为习惯等形成深刻影响,只是很多人并未意识到。所以,一旦走近《道德经》,人们会觉得它既充满大智慧,又非常亲切。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为了生存,为了发展,人们疲于奔命,容易失眠、焦虑、不安、抑郁,乃至精神分裂;同时,在享乐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人们又纵情于口腹之欲的满足等,长此以往,人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心理疾病,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癌症等慢性病。21世纪,在人们追逐物质享受的同时,养生成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但太重视养生,其结果是走向反面。补得过狠,保健品用得过多,锻炼量过大,超过了身体承受的程度,只能给自身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徒增负担,结果生病。对于生命,真正的养护不是什么都用最好的,不是花大价钱,不是样样都做到极致,而是适度。闭目可以养神,清淡的饮食可以养胃,清静的生活可以养心,这些都关乎生命,是生命的大智慧。
《道德经》不一定能让你长命百岁,但它一定可以帮助你意识到清静、淡泊、寡欲对你的心理和身体有多么重要。筋骨僵硬,或肌肉发紧,或小腿发胀,或颈椎不适,或心脏不适,或眼睛疲劳时,请你站起来,眺望远方、舒展肢体、增加血液循环,而不是去拼命。再说,命是你可以拿来拼的吗?《道德经》告诉你:不要看轻了生命,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生命。喝一杯茶,感受微风徐来,透透气,静静心,感受久违的安宁。平心静气地、有节制地生活,才会有幸福与快乐,才能真正养护生命。
如今,社会上充斥着浮躁的气息,人们热衷于追逐名利财富,难免患得患失,往往感受不到心灵的清静。《道德经》则启发人们:名利财富终究只是身外之物,虚空与清静的心灵才是最宝贵的。人们需要明白:虚空与清静是积极的概念,它们远离名利,更容易让人清除不良情绪,让身体回复到生理基线;虚空与清静的心灵是从容生活、快乐生活的内在保障,值得人们用一生去追求、去呵护。
对现代人而言,烦恼和心理疾病的根源主要在于贪欲。《道德经》向人们揭示:“少私寡欲”是一种修身原则。在物欲横流里,有节制的人生,才是大彻大悟的人生,人们缺乏的就是这种领悟。“少私寡欲”看似在做减法,其实能帮助人们恢复自然状态,做一个简单、淳朴、健康的自己。因此,人们要主动远离、勇于舍弃那些容易激起强烈欲望的事物,不放纵自己,过有节制的生活,这是人生的大智慧。
《道德经》还启发现代人要懂得知足。知足,烦恼和欲望才会减少;知足,才会珍惜拥有、感恩生活;知足,才会包容不完美的人与事;知足,才会远离伤害;知足,才会脱俗。当今社会诱惑之大,令人难以抗拒,所以,人们拥有一颗知足之心,弥足珍贵。
在激烈的竞争下,不少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日积月累,人们可能会患上心理疾病。《道德经》启发人们:柔弱不争是人生的另一个出口,不拥挤,不受伤。当人们一味往前追、往前赶时,还要记得等一等掉队的心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柔弱不争的理念能增强心灵的韧性与弹性,提升人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对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十分有益。尤其是年轻人,往往只有拼的勇气,却无水一般柔弱、谦下、不争的心态,因此,领悟《道德经》,他们才能在事业、生活和情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道德经》就像一个药房,有许多神奇的药方。当健康出状况了,人们喜欢到这里来拿药,渴望治愈。不论是治已病,还是治未病,《道德经》能让人们看到自己的病症,找到自己的病根,给人们对症下药,引导人们顺应大道、保养生命。
通过阅读《道德经》,当你明白“道”化生万物,做周而复始的运动,有其内在的规律,却不可说、不可见、不可闻,只能悟时;当你明白“少私寡欲”能让人远离伤害、保持健康,拥有内心的虚静与安宁之时;当你明白除了刚强,你还可以柔弱,柔弱蕴含无穷的生机和力量时;当你明白居下是一种尊贵的姿态,不争是一种智慧时;当你明白“啬”不仅是节约,还是内敛,对一个人和国家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时;当你明白“有为”给人们带来伤害,“无为”给人们带来自治、自由、自然的生活时……你会发现:《道德经》就在人们生活、心灵之中,它从未走远;《道德经》的朴实与深刻,既令人震撼,又令人喜悦。人们的认识会随着阅读的次数逐渐丰富,内心的问题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得到化解。
2.社会层面。
不仅在个人层面,《道德经》在社会层面的价值也不容忽略。《道德经》“无为”的治国理念,对当代社会有重要启示:要推动政府简政放权。简政即精简政府行政机构部门,放权即下放由此派生而来的权力,减少行政力量对企业、市场和社会的干预。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实现从“有为”到“无为”的转变过程。
只有“无为”,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公民的积极参与才有可能。政府的“无为”,并不是不作为,而是从一个什么都管的“大政府”,转变为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小政府”。简政放权后的政府,对社会治理而言依然具有主导性,在其主导下,社会才能稳定发展。社会组织主要指各类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由于种种现实原因,它们目前的自治能力不足,但身份已从之前被管理的客体转变为社会治理的主体之一,既积极参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反映民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总之,《道德经》“无为”的治国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公民自治实现良性互动。
《道德经》还启发社会治理者要重视公众需求。各级政府应摆正位置,了解“百姓心”,坚持以民为本,重视公众需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社会公平问题,加大民生投入,改善民生。当前,广大网民乐于通过网络平台表达个人的政治意愿和利益诉求,加强和管理公民的网络诉求平台已成为社会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有了这个平台,“百姓心”在现代社会更容易被重视。
重视“百姓心”,要求社会治理者能时刻考虑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心怀人民,为人民服务,真正成为公共组织、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不是只考虑个人小我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自私自利。社会治理者没有私心,做到亲民、爱民,公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才能得到实现,民生才会受到重视,人民才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提升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水平,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的今天,人们容易纵情享乐,追逐声色犬马的生活。近年来,部分党员干部和国家公务人员贪污腐化、生活堕落,他们进行钱权色的交易,非法占有公共资源,损害群众利益,造成官与民争利的事实,严重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和生命力,可以说,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从严治党成为时代的呼声。事实上,《道德经》“寡欲”的主张就是从根本上对治贪污腐败问题的良药。“寡欲”能使人们意识到清正廉洁是生命的需要,是健康的需要,推动人们从内心深处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维护淳朴的社会风气。
中国在强大,强大的过程离不开“啬”,正如一个人在富裕之后还能守住“啬”一样。对国家而言,这样才能形成质朴温良的社会风气,从根本上缓和社会矛盾,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形成国富民强的局面。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就是一个从国家层面重“啬”的信号。因为长期引导,因为严格执行,才有社会风气的持续改善,让人们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道德经》追求“自然”的社会治理境界,这对当今时代的启示是:让人民群众普遍参与社会治理过程。高明的社会治理者不会轻易发号施令,不会干扰人民的生活,而是善于创造好的发展环境,为人民提供发展的机会,激发人民的积极性、创造力与自信心,让人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专心工作,轻松生活。取得的成就人们都认为是自身努力的结果,社会治理效果的实现也是自然而然。在这种境界中,人民才会充分感受到自由,才会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关怀社会,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的各项治理工作,真正成为社会治理工作的主人,推动社会实现大治。
综上所述,《道德经》是人类的精神导师,阅读它,你会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感受,何况它只有五千言。《道德经》以其经久不衰的魅力,给每人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引领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安顿心灵、化解矛盾、推动社会和谐,传递生生不息的正能量。如今,许多外国人对《道德经》有浓厚兴趣,他们买不同版本的《道德经》,开展阅读、进行收藏,探索它的奥秘。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更要善于发现中华民族的宝藏,主动参与到《道德经》的阅读中来,汲取它的养料,弘扬它的智慧,开创更加美好的人生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