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处世思想》

道德经《处世思想》

(四)处世思想七十六章【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①,其死也枯槁(gǎo)。故坚强者死之徒②,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③。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注释】①草木之生也柔脆:此句王弼本原作“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根据严遵本、傅奕本等,“万物”二字是衍生的,故删去。②徒:类。③木强则兵:“兵”,动词,是砍伐的意思;“木强则兵”是指树...

(四)处世思想

七十六章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①,其死也枯槁(gǎo)。故坚强者死之徒②,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③。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注释】

①草木之生也柔脆:此句王弼本原作“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根据严遵本、傅奕本等,“万物”二字是衍生的,故删去。

②徒:类。

③木强则兵:“兵”,动词,是砍伐的意思;“木强则兵”是指树木高大就会遭受砍伐。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就变僵硬了。草木生长的时候是柔脆的,死了以后就干枯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存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不能取胜,树木高大就会遭受砍伐。凡是强大的,反而居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处于上位。

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①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②,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释】

①百谷:百川,指所有的河流。

②是以圣人欲上民:王弼本原来没有“圣人”二字,根据帛书本、河上公本等补入。

【译文】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的地方,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能成为百川归往的地方。所以,圣人想要居于万民之上,必定要对人民谦下;想要居于万民之前,必定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万民的后面。所以,圣人居于上位而人民不觉得有负担,居于前面而人民不感到有损害。因此,天下的人民乐于推戴他而不厌弃。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

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jī)②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

①上善若水:老子用水来比喻道之善。在自然界中,老子最重视水,他常用水来比喻道,水谦下,利万物,不争,这也是道最重要的特征。

②几:近。水的特性虽然非常接近于道,但不是等于道。水还是有,而道是无。

【译文】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和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很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卑下的地方,心思善于虚空沉静,待人善于施恩而不求回报,说话善于诚实守信,为政善于清静无为,处事善于顺应自然,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正因为不争,所以,不会招致怨尤。

九章

【原文】持而盈①之,不如其已。揣②而锐③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注释】

①盈:满。

②揣(chuǎi):捶击、锻击。

③锐:王弼本原作“棁”,根据河上公本改为“锐”,是尖锐、锐利的意思。

【译文】执守到过满的状态,不如及时停止。刀锥等器具磨得太锐利容易折断,锋芒难以长保。金银财宝太多了,既容易遭人觊觎,自己也会生活侈靡,反而难以守住这些财富。一个人在富贵之后,如果到处炫耀,那就是自取祸患。功业完成之后,含藏收敛,是合乎自然的道理。

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①。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②。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注释】

①肖:像的意思。

②器长:器,指万物;器长这里指众人的领袖。

【译文】天下人都说我的道太大,似乎没有一样东西可以比拟。正因为道太大,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拟。如果可以比拟为什么东西,早就变得很渺小了。我有三件宝贝,持守而保全着。第一件是慈爱,第二件是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慈爱,所以能勇敢;俭啬,所以能厚广;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成为众人的领袖。如今,舍弃慈爱而只求勇敢,舍弃俭啬而求取厚广,舍弃退让而去争先,结果只有死路一条!慈爱,用来征战就能获胜,用来防守就能巩固。天要救助一个人,就会用慈爱来保护他。

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①,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①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王弼本原作“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宠为下”意思很难通顺,根据陈景元本改为“宠为上,辱为下”,即人们都认为得宠是好的,受辱是坏的。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使人受到惊吓,重视大祸患就好像重视身体一样。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使人受到惊吓呢?得宠是好的,受辱是坏的,得到它时觉得高贵,失去它时觉得丢人,所以,得到也受到惊吓,失去也受到惊吓。什么是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身体一样?我之所以有患,是因为我有这个身体,如果没有这个身体,我还有什么大患呢?所以,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喜欢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