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小国寡民
【原文】
小国寡民[1]。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4]。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6]。
甘其食,美其服,
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1]小国:使国小。寡民:使民少。
[2]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极多,各种各样。
[3]徙:迁移,远走。
[4]舆:车子。
[5]甲兵:披盔甲的士兵。陈:陈列,布列。
[6]结绳: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结绳记事。
【译文】
建立的国家要小,人民要少。
即使有功效十倍、百倍于人的各种器具也不使用。
使人民重视生命而不向远方迁徙。
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必要去乘坐。
有甲兵却没有必要去布阵交锋。
使人民回复到使用结绳记事的远古的自然状态中去。
使人民有甘甜美味的饮食、华丽的衣服,
安适的住所、欢乐的风俗,
邻国之间能够互相看得见,
鸡犬之声能够互相听得到,
人民直到老死都没有交往过。
【解析】
从老子对前面诸多章节的叙述中,我们不难体悟到老子所处时代的特征:战乱、压迫、贫瘠、饥饿、荒淫、贪婪……面对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忍受的时代,老子有一种逃离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正当的,而绝非奢望,如何逃离?老子没有说明,而是向我们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国度的情景:国家小得犹如一个安静的村落,国民也很少,虽然国小人少,但人民是富足的,各种器具应有尽有,但人们都不去使用这些器具;统治者清心寡欲,不对人民横加干涉,让他们生活得幸福安康,对生命的存在极为重视,为了不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不向远方迁徙;他们虽然有船和车作为代步工具,但他们从不去乘坐;天下太平,即使拥有实力雄厚的甲兵,也无用武之地;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远古时代。
老子的幻想将我们引领到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原始社会,自给自足、没有战争和掠夺、没有心智和欺诈、没有凶悍和恐惧,人民生活富足,这些都是这一社会的特点。这种单纯质朴的社会使当时处于压迫和剥削下、饥寒交迫的人们所神往。时隔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读老子理想生活图景时依然感觉到它的美好。
老子的幻想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这种理想的社会曾在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相当长的时期,最后随着阶级的出现而灰飞烟灭了。那时的理想社会虽不像老子所描述的那样富足但也并不十分匮乏,那里没有压迫没有尊贵卑贱之分,人们虽然没有太多的知识但人们没有狡诈、虚伪,没有你争我夺的心智,人和人之间以诚相待、以心交心。大家生活融洽、和谐幸福。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子用一连串的排比,来叙述他心目中理想社会的真实场景,有味道甘美的食物可供人们食用;有色泽华美的衣服可供人们穿戴;有安定的住所可供人们栖居;有令人愉快的风俗可供人们享受。这些在现代人看来都是极其普通的生命需求,正是这种普通而简单的生活需要才让人类生命的价值得以提高和升华。我们都知道人的欲壑难填,老子在超越人类欲望的基础上,平静地提出自己的“理想天国”的情景,老子在前面的章节中曾经指出真正的富足就是知道满足。在此老子以“小国寡民”来提醒统治者不可贪婪地掠夺别国的土地,这也是他反战思想的另一种表达方式,老子鉴于当时的统治者的贪婪本性提出的自己的政治见解,对统治者而言起到了敲警钟的作用;他所描述的理想社会给生活在压迫和战乱中的劳苦大众一顿丰盛的精神佳肴,人们有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无疑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本章的最后老子着力描写了“小国”里的人们的生活和交际情况,他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句看似普通的言语却分明地道出了老子的处世观和生活态度,他认为人和人之间不应该交往,要“老死不相往来”。这种封闭保守的生活态度不是没有目的,我们都知道老子反对“多智”,他认为人民心智技巧太多就会引发祸乱,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所以他不主张人们往来。
从政之道
魏武侯内修德政善听忠言
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文侯听说吴起廉洁公正,善于用兵,颇得将士推崇,便拜吴起为西河(魏郡名,辖境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郡守,以抵御秦国和韩国的进犯。
魏文侯死后,吴起便继续辅佐他的儿子魏武侯。
公元前395年,武侯来到西河,乘船顺河而下,察看地形。途中,武侯见高山大河,险要奇伟,感慨不已,回首对吴起道:
“山河环抱,形势险要,恰似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线,阻挡着敌人的入侵,这真是魏国的荣幸啊!”
吴起听道,摇了摇头,劝谏武侯说:
“国家的兴盛衰败,在德不在山河之险。”
武侯看到吴起不同意他的观点,便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于是,吴起援引历史上许多国家山川地势险要,却不注意治理国家,不施恩德于民,终遭失败的例子。
他又劝谏武侯说:
“国家的兴盛衰败,在于是否施德于民,不能只依赖山川的险峻。从前,三苗氏(相传古部落名)所居之地,左有洞庭湖,右有鄱阳湖,地势险要。可是由于没有德言,不讲信义,被夏禹(相传古部落联盟首领)灭亡了。夏朝末代的君主桀的驻地,左有黄河、济水,右有泰山、华山,北有太行山,南有龙门山,地势更险要,可由于不施仁政,被商汤打败了。商朝末代纣王的国都,左倚孟门山,右靠太行山,北有恒山,南临黄河,同样因政治腐败,不施德政,被周所灭。从这些事实来看,治国在于有好的政策法令,给人民以恩德,而不在于地形的险要!如果您不施德政,恐怕船上的人都有可能是您的敌人。”
武侯听罢,敬佩地说:“你说得很对。”
由于魏武侯及时纳谏,内修德政,外练强兵,并支持吴起变法,改革兵制,从而建立起一支精锐骁勇的“魏武卒”,称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