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不可既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不可既也》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不可既也【原文】执大象[1],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2]。乐与饵[3],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4]。【注释】[1]大象:大道之象。象,物象,景象。[2]安:安,乃,责,于是。太,同泰,安宁,安泰。[3]饵:美食。[4]既:尽的意思。不足既,没有穷尽。...

不可既也

【原文】

执大象[1],

天下往。

往而不害,

安平太[2]。

乐与饵[3],

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足既[4]。

【注释】

[1]大象:大道之象。象,物象,景象。

[2]安:安,乃,责,于是。太,同泰,安宁,安泰。

[3]饵:美食。

[4]既:尽的意思。不足既,没有穷尽。

【译文】

掌握大道法象的人,

天下人都去投靠他。

投靠他而不去互相妨害,

于是天下和平安泰。

音乐和美食,

能使过路人停止前进的步伐。

而道之言平淡而无味。

看它看不见,

听它听不着,

然而道的作用是不可穷尽的。

【解析】

在这一章里,老子提出了“大象”的概念,很显然这里的大象不是动物的大象,而是道的法象,是一种类似于路线图的东西。这是承接上一章说的,讲了统治者如果能掌握大道的“大象”就能得到天下人的顺从和归附。上一章我们谈到了圣明的统治者,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不自高自大,却偏偏受到了天下人的尊敬和爱戴。圣明的统治者就如同大道一般气象宏大,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以天下的统治者自居,正因为如此,成全了他的地位和声望,人们争相投靠他,他对于来投靠他的人不予以干涉,不采取强硬的措施限制他们的自由,人们感到了极度的安全可靠。

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反复提到大道的特征,它无处不在,而又不被人们看见、听到,它默无声息,就像一个平凡的默默无闻的人,它是那么的安静,悄无声息,不为人所知。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不会引诱人,也不会被人所引诱。高明的统治者和大道同步,他们具有大道的一切特征,人们自然心甘情愿地归顺于他,这种归顺不同于世俗的归往,世俗意义上的归往是由于名利的驱使,人类有追名逐利的需求和欲望,一旦这种欲望有了实现的物质前提,人们就会趋之若鹜,就如在人们必经的路旁设置可供娱乐的设施或摆设散发着诱人香气的美味佳肴,有几个人能抵挡住这种声色诱惑呢?

大道无声无形,根本不可能对人构成诱惑,我们看不见它、摸不着它,无法对它执著追求,更无所谓争夺和占有它,但它能使我们受用不尽。高明的统治和大道同步,他们不对人们进行声色诱惑,声色诱惑不会长久,统治者深知,一旦诱惑终结,必将引起人心的不安,天下大乱也就成了必然。所以,高明的统治者采取和大道统一的方式,实行无为而治,人们自然会受益无穷。

我们常常无法克服自身的欲望,追求享乐是人的一大本性,当今社会,物质丰富,人们在追求精神享受之前,必将满足自己对物质的占有。在这波涛翻滚的商海中,头脑成了制胜的关键,有些人看到别人发了财也蠢蠢欲动,满脑子赚钱的欲望使他无法正常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没能如愿以偿,甚至一败涂地,所以表现出狼狈不堪、失魂落魄的样子来,这一表象的背后,其内心是痛苦难耐的,有人受不了这种煎熬走上了歧途,自毁了前途,有的人干脆一蹶不振,生不如死。生活在大好机遇中的现代人为什么会活得这么累?为什么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有些还产生过自杀的念头?是欲望,是欲望挑拨人的内心,使人不得安静,人心不安必然生是非,整日生活在欲望中,能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从政之道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设围墙

郭子仪,唐朝大将。因为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任命为尚书令,后又晋封为汾阳郡王,唐德宗即位后,被尊为尚父。

在郭子仪为汾阳郡王时,他的府第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来往的行人、车马很多。郭府的大门总是大开,不论是自家人还是过往行人都可以随便出入郭府,没有任何限制。有一次,郭子仪手下有位将军即将出征,特意前来向郭子仪辞行,由于不需要通禀,这位将军就直接来到郭子仪的房前。此时郭子仪的妻子和女儿正在梳妆打扮准备出门,郭子仪则在一旁伺候,夫人叫:“拿毛巾来。”郭子仪就乖乖地拿着毛巾递给夫人。一会儿女儿又说:“父亲,我要洗脸。”郭子仪就连忙端过洗脸水,帮女儿洗脸。还没等伺候完女儿洗脸,夫人又叫:“快过来帮我梳梳头!”郭子仪又立刻跑到夫人那里伺候,十足一个仆人的形象。来拜见郭子仪的将军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自己看到郭大将伺候妻子女儿梳妆,这对郭将军来说是多么难堪的一件事啊。因而不敢轻易上前说话,只好在门前不停地踱步。过了好一会儿,待郭子仪的夫人和女儿梳洗完毕,准备出门的时候,发现了这位将军。他才不好意思地说:“郭将军,小人特地来向您辞行。”看到他难以启齿的样子,郭子仪就明白了,一定是他觉得不应该看我给夫人女儿梳洗,认为这是有辱我大将军的尊严。于是,就哈哈大笑,将他请进屋里,说:“习惯了,习惯了,平时我都是这么伺候她们的。”

这位将军拜别了郭子仪,心里越想越觉得不妥,郭大将军身为郡王,还像仆人一样伺候夫人和女儿,这太不像样了,更不像话的是他还开着大门,让来人都看到了,这有辱我大唐将军的威严啊。于是,他在临走之前召集郭子仪的弟子们,和他们说了自己看到的“不该看到的一幕”,其他人也都说,自己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大将军太不顾自己的脸面了。大家商量着,要一起说服大将军不要这样不顾身份。可是,无论他们怎么苦口婆心地劝阻,郭子仪就是不听,仍旧坚持己见。弟子们急得团团转,甚至流下泪来,说:“大将军,您功名显赫、德高望重,却不知道自重、自爱。不论贵贱,什么人都可以在您的寝室里随便走动,我们认为就是伊尹、霍光那样贤德的大臣也不应该这样啊!”郭子仪笑笑说:“我的做法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理解的,我们家现在有四五百匹马吃公家的粮草,一千多人吃公家的粮食,所以进退没有什么余地。但是如果我围起高墙,紧闭大门,不和外面来往,一旦有人与我结仇,诬陷我不守臣子的法度,再加上那些贪图功利、嫉贤妒能的人煽风点火,我们全家就会性命难保!我故意将大门敞开,这样越是透明越是没有人能够诬陷我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