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第二十章(修身)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②。荒兮,其未央哉③!
众人熙熙④,如享太牢⑤,如春登台⑥;我独泊兮⑦,其未兆⑧。
沌沌兮⑨,如婴儿之未孩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注 释
①唯之与阿:唯声与阿声,应诺声。唯:恭敬地回答,指晚辈回答长辈的声音。阿:同“诃”,怠慢的回答,指长辈回答晚辈的声音。
②人之所畏,不可不畏: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畏惧。王弼《道德真经注》曰:“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③荒兮,其未央哉:天地是如此广阔,从古至今,风气流转,好像没有尽头。荒:广阔,遥远。未央:没有到达尽头。
④熙熙:纵情狂欢的情状。
⑤太牢:古人用牛、羊、猪之肉做成的食品,用于祭祀和盛筵。
⑥如春登台:好像在春天里登上高台,极目远眺。
⑦泊:淡泊。
⑧未兆:没有征兆,没有迹象。
⑨沌沌(dùn):浑浑沌沌的样子。
⑩孩:指小孩的笑声。
傫(lěi):疲倦懒散的样子。
遗:借作“匮”,不足。
愚人:愚蠢的人。
昭昭:明达、鲜亮的样子。
昏昏:糊涂、暗昧的样子。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我独若昏,如暗昧也。”
察察:洁净、精明的样子。
闷闷:浑浊、质朴的样子。
以上两句疑为《十五章》错简重出,当删。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大家都有所作为,我却顽固而且鄙陋。河上公《老子章句》曰:“以,有为也。我独无为。鄙,似若不逮也。”
食:用。母:指道。食母:食于母,养于道,用道来滋养自身。
译 文
唯声与阿声,相差多少?美好与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我不能不畏惧。天地是如此的广阔,从古至今,风气流转,好像没有尽头!
众人都在纵情狂欢,如同享用着太牢一般的盛筵,如同在春天里登上高台极目远眺;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啊,无动于衷。
浑浑沌沌的样子啊,像婴儿一样不知嬉笑;疲倦懒散的样子啊,像浪子一样无家可归。
众人都有剩余,唯独我好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世俗的人都活得明白鲜亮,唯独我活得糊涂暗昧;世俗的人都活得洁净精明,唯独我活得浑浊质朴。
大家都有所作为,我却顽固且鄙陋。
我唯独与世人不同,而是重视用道。
点 评
本章主要论述了行道之人(老子)独异于人的特点。
行道之人,他们跟普通人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人们害怕的东西,他亦会害怕。人们赞美天地的广阔,他亦赞美;人们赞叹宇宙的无垠,他亦赞叹。行道之人与普通之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他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
在世人眼中,美就是美,丑就是丑,善就是善,恶就是恶,它们都是不能相容的两极。因此,世人多追美厌丑,争名夺利,好高骛远。但在有道之人看来,万物既有对立,亦可以相互转化。所以他从不像普通人一样那么浅显地去看待万事万物,亦不随波逐流,去追求名利。他寻找规律、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他时刻处于一种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的状态。
一个人要想成功,要想在成功之后得以保全其身,则必须辩证地看待问题。一时的失败不是最终的失败,多次的失败亦不是最终的失败,它们都是是通往成功之门的层层阶梯。成功是可喜的,值得庆贺的,但是一味地沉迷于其中,就会失去自我,不要让成功遮蔽了你的双眼,让你在前进的道路上踉踉跄跄,最终跌下失败的深渊。
淡泊宁静、质朴纯净、独身飘逸等都是有道之人的品质。在社会洪流中,我们要像有道之人一样,要时刻保持清醒和独立,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要固守真我与本心,做到出淤泥而不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