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第六十六章(治国)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①,以其善下之②,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③,必以言下之;欲先民④,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注 释①百谷王:百川的首领,河流所汇聚的地方。百谷:百川。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以卑下,故能成百谷王也。”②下之:处于...

第六十六章(治国)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①,以其善下之②,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③,必以言下之;欲先民④,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注 释

①百谷王:百川的首领,河流所汇聚的地方。百谷:百川。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江海以卑,故众流归之,若民归就王。以卑下,故能成百谷王也。”

②下之:处于其下。《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六十一章》曰:“大者宜为下。”

③上民:处于民上,即统治百姓。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欲在民上也,法江海处谦虚。”

④先民:处于民先,即领导百姓。《七章》曰:“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欲在民之前也,显然而后已也。”

译 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汇流之地,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江海能成为百川的首领。

因此,圣人想要统治百姓,就必须用言辞向百姓表示谦下;想要领导百姓,就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的身后。因此,圣人地位在百姓之上而百姓不会感到沉重,处于百姓的前方而百姓不会感到危害。所以,天下百姓都乐于推戴他而不会厌恶他。因为他不与世人相争,所以普天之下没有谁能和他争。

点 评

本章亦阐述了“谦卑处下”的道理。

在前文中,老子认为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中,大国更应该谦虚处下。而在本章,老子则将这种观念引入到执政者的为政之道中。他认为圣明的执政者想要统治百姓,就必须用言辞向百姓表示谦下;想要领导百姓,就必须把自身放在百姓的身后。他认为,只有这样,百姓才不会受到执政者的压迫和伤害,才会乐于拥戴执政者而不会厌恶他。春秋之时,礼乐崩坏,社会道德沦丧,老子认为这完全是由人们的争权夺利造成的。如果人人都能够遵循“道”,做到谦虚处下,宽容待人,做到无知、无欲、无求,那么就会没有战争,社会就会安定与和谐。

做人要谦虚处下,宽容待人。面对廉颇的挑衅,如果蔺相如不始终如一地宽容对待的话,那么赵国就会文武对峙,内部失衡,外敌就会因此趁虚而入,国家就会有灭亡的危险。三顾茅庐而终见卧龙,如果刘备没有谦虚珍才之心,没有大度宽容之心,那么其就不会在诸葛亮的辅助下成就伟业。

人要自信,不要自满。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总有一些人会自我感觉良好,优越感极强,凡事争先,从不掂量掂量自己有几斤几两。这种人是会被别人疏远的,是得不到他人真正的尊重的。因此,只有谦虚自然地与他人相处,尊重他人,才会被别人尊重与喜爱。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