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第六十五章(治国)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③;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④。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⑤,然后乃至大顺⑥。注 释①明民:使百姓聪明巧智。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民之所以难以治者,以其智多尔为巧伪。”王弼《道德真经注》曰:“多智巧诈,故难治也。”②愚之:使百...

第六十五章(治国)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①,将以愚之②。

民之难治,以其多智。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③;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④。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⑤,然后乃至大顺⑥。

注 释

①明民:使百姓聪明巧智。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民之所以难以治者,以其智多尔为巧伪。”王弼《道德真经注》曰:“多智巧诈,故难治也。”

②愚之:使百姓质朴淳厚。《三章》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九章》曰:“少私寡欲,绝学无忧。”《五十二章》曰:“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③贼:害,祸害。

④稽(jī)式:规模,法则。式:法。

⑤反:同“返”,返回。

⑥大顺:顺应自然。

译 文

古时善于为道的人,并不是要使百姓聪明巧智,而是要使百姓质朴淳厚。

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巧智太多。因此,用巧智来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祸害;不用巧智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幸福。

知道这两者的差别之后就会明白一个法则。经常认知这个法则,就叫作“玄德”。“玄德”深沉,幽远,与万物一齐返璞归真,然后就可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点 评

本章强调了“返璞归真”的道理。

做人与治国都要返璞归真。在老子看来,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的巧智太多,用巧智来治理国家就是国家的祸害,因此要“绝圣弃智”,只要如此,就会“民利百倍”。老子所生活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烟四起,百姓苦不堪言。在乱世中,很多人通过学习和思考,总结出了一套套追名逐利或趋利避害的计策。追名逐利与趋利避害虽然是人的本性,但也是造成社会动荡的原因之一。所以老子主张顺应大道,放弃计谋,使万物回归到自然而又质朴的状态。

老子的这种观念虽有愚民的意味,但是老子所说的“愚”并不是是非不分、正邪不辨的愚蠢,而是指人们在无欲无求的状态下所恢复的一种大智若愚、朴素质朴的本性,这种本性是人所固有的。这种“愚”也并不是要彻底地抛弃智慧,而是要摒弃那些会阻止人回归本性的巧智。

老子所提倡的“愚”,不仅要“愚”民,还要“愚”执政者。“无为而治”,不分高低贵贱,执政者要践行,百姓也要遵守。百姓要抛弃智慧,执政者也要如此,而且要先于人民,要做人民的表率。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