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国)》原文、译文、点评

第六十章(治国)治大国,若烹小鲜①。以道莅天下②,其鬼不神③。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④,故德交归焉⑤。注 释①烹小鲜:煎烹小鱼。烹:煎煮。鲜:鱼。《韩非子·解老》曰:“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

第六十章(治国)

治大国,若烹小鲜①。

以道莅天下②,其鬼不神③。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④,故德交归焉⑤。

注 释

①烹小鲜:煎烹小鱼。烹:煎煮。鲜:鱼。《韩非子·解老》曰:“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之谓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王夫子《老子衍》曰:“‘烹小鲜’而挠之,未尝伤小鲜也,而气已伤矣。伤其气,气遂逆起而报之。”

②莅:莅临。

③神:灵,起作用。

④两不相伤:指鬼怪和圣人不伤害人。《韩非子·解老》曰:“治世之民,不与鬼神相害也。故曰:‘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鬼祟也疾人之谓鬼伤人,人逐除之之谓人伤鬼也。民犯法令之谓民伤上,上刑戮民之谓上伤民。民不犯法,则上亦不行刑;上不行刑之,谓上不伤人。故曰:‘圣人亦不伤民。’上不与民相害,而人不与鬼相伤,故曰:‘两不相伤。’”王弼《道德真经注》曰:“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⑤德交归焉:公德和恩泽都归向百姓。《韩非子·解老》曰:“民不敢犯法,则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上内不用刑罚而外不事利其产业,则民蕃息,民蕃息而畜积盛。民蕃息而畜积盛之谓有德。凡所谓祟者,魂魄去而精神乱,精乱则无德。鬼不祟人则魂魄不去,魂魄不去则精神不乱,精神不乱之谓有德。上盛畜积而鬼不乱其精神,则德尽在于民矣。故曰:‘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言其德上下交盛而俱归于民也。”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曰:“鬼神伤民则害国亏本,圣人伤民则匮神乏祀,今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译 文

治理大国,如同煎煮小鱼。

用道来治理天下,那些鬼怪都不会显灵。不是那些鬼怪不会显灵,而是它们显灵也不会伤人;不仅鬼怪不会伤人,圣人也不会伤人。鬼怪和圣人都不会伤人,因此,功德和恩泽就都会归向百姓。

点 评

本章论述了只要清静无为,就会“两不相伤”的道理。

老子用“烹小鲜”来比喻治理国家。在其看来,治国如煎煮小鱼一样,如果常常翻弄它,国家就会出现问题。其又借用“鬼神不神”、“神不伤人”的例子来佐证以道治国,无为而治是最好的治国之策。

治国不易,但亦不是太难。只要顺道而行,无为而治,天下就会大治。执政者只有安静无为,行“不言之教”,不过多地干预百姓的生活,才能使百姓自安其乐,才能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得到稳固。否则,就会有祸患来临。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执政者要如履薄冰,小心谨慎,不要将个人的欲望强加于人民,不要朝令夕改,要以身作则,言出必行。

鬼神是不存在的,求神拜佛不如相信自己。世界上本就没有鬼神,但是古人在遇到难以解释的现象时,往往都会相信那些都是鬼神造成的。这是因为受生产力所限,古人对万事万物的认知仍处于比较浅显的阶段。面对自己难以克服的困难时,古人就会求神拜佛。古人的看法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现如今亦有许多人在遇到困难时,会寄希望于鬼神。虽然古人对鬼神充满着敬畏,但他们亦认为只要人能够行正道,遵守自然的规律,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鬼神就会不显现,即鬼神在正义的道面前是不敢为非作歹的。因此,与其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鬼神,不如相信人自身。拥有大道的圣人是不输于鬼神的,只要人法道,顺应自然而无为,逐步达到圣人的境界,鬼神就不会再有任何的作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