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五章(砭时)》原文、译文、点评
第七十五章(砭时)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②,以其上求生之厚③,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④,是贤于贵生⑤。
注 释
①有为:有所作为。《十章》曰:“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五十七章》曰:“我无为,而民自化。”王夫之《老子衍》曰:“有为者上,而难治民者。彼此不相知而相因,诚有之矣。”
②轻死:看轻死亡,不怕死。
③求生之厚:养生丰厚,奉养奢华。求生,即养生。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曰:“天下使人所以轻其死者,以其违分求生太厚之故,是以轻死。”
④无以生为者:不以养生为要务的人,即淡泊宁静的人。
⑤贤于贵生:比养生丰厚的人要高明。明太祖《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曰:“愚民无知,将以违法冒险,可以养生,殊不知亦丧身矣。即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也。”
译 文
百姓陷入饥荒,是因为执政者搜刮的赋税太多,所以才会造成饥荒。
百姓难以治理,是因为执政者的胡作非为,所以难以治理。
百姓看轻死亡,是因为执政者的骄奢淫欲,所以百姓冒死犯上。
唯有生活上淡泊宁静的人,才比骄奢淫逸的人更高明。
点 评
本章主要强调了要反对执政者的虐政。
世人大都渴望权势与地位,在获得权势与地位之后,他们就会逐渐迷失自我,开始为所欲为,无所不为而又妄为,伤害他人的同时又给自身带来了诸多祸患。无道的执政者更是如此,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会无节制地搜刮百姓,使百姓陷入饥荒。他们的胡作非为导致了百姓难以治理,他们的骄奢淫欲导致了百姓冒死犯上。他们无道而又无知,他们往往在国灭人亡之时还不能幡然悔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社会动荡的根源就在于执政者的“有为”会无度,只有清心寡欲、淡泊宁静,才能够保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有为”即向人民征收赋税、制定法律来约束人民。无度即赋税不断繁重、法律不断严酷。如果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么执政者与百姓之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多,政策越严,百姓的反抗就会越加激烈,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历史上诸多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历代执政者没有处理好自身与百姓的关系。“苛政猛于虎”,面对繁重的苛捐杂税,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他们宁愿遁逃到深山老林之中,面对老虎的威胁,也不愿面对严酷的法令和繁重的杂税。
执政者或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上行则下效,上行善,则下亦行善;上行恶,则下亦行恶。正人先正己,要求别人亦要先要求自己。只有严格自律,以身作则,才能以德服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一个成功的领导人,必须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