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第十章(修身)
载营魄抱一①,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②,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③,能无疵乎④?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⑤,能为雌乎⑥?
明白四达⑦,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⑧。)
注 释
①载营魄抱一:守护灵魂与坚守自然之道。载,持。营魄,魂魄,灵魂。抱一,坚守自然之道。“一”为道。《二十二章》曰:“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王弼《道德真经注》曰:“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长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
②专气致柔:聚合精气,归于柔顺。专,集中而不分散。致,归。明太祖《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曰:“若使魂常在身不妄游,是为专气。”
③玄鉴:微妙的心境。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曰:“玄鉴,心照也。”
④疵:瑕疵。
⑤天门:人体天生的自然门户,即《荀子·正名篇》所提到的“天官”,指心、目、口、耳、鼻等。王夫之《老子衍》曰:“生之所自出为天门。”
⑥雌:喻安静柔弱。《二十八章》曰:“知其雄,守其雌。”
⑦明白四达:通达四方。河上公《老子章句》曰:“言达明白,如日月四通,满於天下八级之外。”
⑧此处五句疑为《五十一章》错简重出,当删。
译 文
守护灵魂与坚守自然之道,二者能互不分离吗?
聚合精气而归于柔顺,就能像婴儿一样吗?
荡涤微妙的心境,就能没有瑕疵吗?
爱国治民,能顺应自然而无为吗?
感官洞开,能保持安静吗?
通达四方,能自认为无知吗?
点 评
本章主要讲如何修身。老子将修身与修道、治国联系在一起。
修身,要做到灵魂与形体的结合。人的灵魂和形体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有些人外表光鲜亮丽,但灵魂却肮脏不堪。所以人要善于内省、消除杂念、心如明镜,免受外界的干扰。一个人所能达到的理想境界便是身心和谐、心无瑕疵、柔弱灵动、安静明达。
修身离不开修“道”。人光靠内省是做不到灵魂与形体的结合的。要想达到身心和谐、心无瑕疵、安静明达的境界,就要修“道”。人在天地间,就应该效法天地,遵循自然的指引,不自以为是,不居功自傲,不妄作为,不所求无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具有社会属性,我们都是人类大家庭里的一员,我们修身以齐家,齐家以治国。我们修道以修身,用自然之理来锻炼自身。同样,我们亦可运用顺应自然的方式治理国家。如果社会里的大多数人都因修身逐步接近身心和谐、心无瑕疵、柔弱灵动、安静明达的理想境界,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变得安定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