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五十九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第五十九章(修身)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⑥,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⑦。注 释①治人事天:治理百姓,敬事天地。王弼《道德真经注》:“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②啬(sè):爱惜,保养,这里指爱惜精神,收敛知识。《韩非子·解老》曰:“书...

第五十九章(修身)

治人事天①,莫若啬②。

夫唯啬,是谓早服③;早服,谓之重积德④;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⑤;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⑥,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⑦。

注 释

①治人事天:治理百姓,敬事天地。王弼《道德真经注》:“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②啬(sè):爱惜,保养,这里指爱惜精神,收敛知识。《韩非子·解老》曰:“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知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

③早服:尽早服从道。《韩非子·解老》曰:“众人之用神也躁,躁则多费,多费之谓侈。圣人之用神也静,静则少费,少费之谓啬。啬之谓术也,生于道理。夫能啬也,是从于道而服于理也。众人离于患,陷于祸,犹未知退,而不服从道理;圣人虽未见祸患之形,虚无服从于道理,以称蚤服。故曰:‘夫谓啬,是以蚤服。’”河上公《老子章句》曰:“早,先也。服,得也。夫独爱民财,爱精气,则能先得天道也。”王弼《道德真经注》曰:“早服,常也。”

④重积德:多积累德。《韩非子·解老》曰:“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思虑静,故德不去;孔窍虚,则和气日入。故曰‘重积德。’夫能令故德不去,新和气日至者,蚤服者也。故曰:‘蚤服,是谓重积德。’”河上公《老子章句》曰:“先得天道,是谓重积德于己也。”

⑤极:极点,顶点,尽头。王弼《道德真经注》曰:“道无穷也。”

⑥母:道,根本。《韩非子·解老》曰:“所谓‘有国之母’,母者,道也。道也者,生于所以有国之术。所以有国之术,故谓之‘有国之母’。夫道以与世周旋者,其建生也长,持禄也久。故曰:‘有国之母,可以长久。’”王弼《道德真经注》曰:“国之所以安,谓之母。”

⑦长生久视:长久地维持,长久存在。《韩非子·解老》曰:“树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长,故曰固其柢。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其视之道也。’”

译 文

治理百姓和敬事天地,没有比爱惜精神、收敛知识更重要的了。

只有爱惜精神、收敛知识,才能够尽早地服从道;尽早服从道,才能够多积累德;多积累德,就会战无不胜;战无不胜,就无法知道他力量的极点;不知道他力量的极点,就可以拥有治理国家的根本;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治久安。这是根深蒂固,长久永存的道理。

点 评

本章主要论述了“啬”的道理。

在老子看来,治国与养生的方式殊途同归,都需要做到“啬”。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吝啬”,它不只是指爱惜财物,也是指积蓄和养护自己的精神。而精神上的积蓄就是积德。在老子看来,以德治国,国家会长治久安,稳定和谐。

如何实行“啬”呢?在老子看来,首先要爱惜精神、收敛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尽早地服从道;尽早服从道,才能够多积累德;多积累德,就会战无不胜;战无不胜,就无法知道他力量的极点;不知道他力量的极点,就可以拥有治理国家的根本;有了治理国家的根本,就可以长治久安。节俭、爱惜精神、护养身心,不仅仅是我们每一个人所必需的修身养性的原则,更是治理国家所必备的根本要素之一。

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会长久。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只有不断地积累,才能扩大容量。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加稳固与长久。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想稳固而又长久地存在下去,就必须要以每一个成员为基础,发挥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同时亦要协调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才能根深蒂固、长久永存。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