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道德经《第五十五章(修身)》原文、译文、点评

第五十五章(修身)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①,猛兽不据②,攫鸟不搏③。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④,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⑤,和之至也⑥。知和曰“常”⑦,知常曰“明”。益生曰“祥”⑧,心使气曰“强”⑨。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⑩。注 释①毒虫不螫(shì):蜂趸之类的毒虫不用尾端刺人。螫:毒虫用尾端刺人。②猛兽不据:猛兽不抓伤。据:通“豦”,...

第五十五章(修身)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①,猛兽不据②,攫鸟不搏③。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④,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⑤,和之至也⑥。

知和曰“常”⑦,知常曰“明”。益生曰“祥”⑧,心使气曰“强”⑨。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⑩。

注 释

①毒虫不螫(shì):蜂趸之类的毒虫不用尾端刺人。螫:毒虫用尾端刺人。

②猛兽不据:猛兽不抓伤。据:通“豦”,兽以爪抓物为据。

③攫(jué)鸟不搏:鹰隼之类凶禽不攻击。

④朘(zuì):婴孩的额生殖器。

⑤嗄(shà):哑,嗓音沙哑。

⑥和:和气。《四十二章》曰:“冲气以为和。”

⑦常:之永恒不变的规律。《十六章》曰:“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⑧益生:有益于养生。王夫子《老子衍》曰:“求益其生,是为灾祥。气自精和,使之刚躁。”

⑨心使气:欲念支配精气,欲念放纵任气。

⑩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此三句在《三十章》亦已出现。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曰:“凡物壮极则衰老,故戒云矜壮恃强,是谓不合于道,当须早已。”

译 文

包含深厚的德的人,可以比得上初生的婴儿。毒虫不会螫刺他,猛兽不会抓伤他,猛禽不会攻击他。初生的婴儿虽然筋骨柔弱,但拳头却握得很牢固;他虽不知道男女交合,但生殖器却会翘起,这是精气非常充足的缘故。他虽整天啼哭,但嗓子却不会沙哑,这是和气充盈的缘故。

知道和气叫作“常”,知道“常”叫作“明”。有益于养生叫作“祥”,欲念支配精气则叫作“强”。

世间万物发展到盛壮之后就会走向衰老,这就是不符合道。不符合道,就会过早消亡。

点 评

本章主要论述了厚德的人的表现。

在老子看来,厚德的人如同赤子,毒虫不会螫刺他,猛兽不会抓伤他,猛禽不会攻击他,虽筋骨柔弱但握拳牢固,精气充足且和气充盈。拥有厚德的人纯真且柔中带刚,无欲无求。

知足而无欲。初生的婴儿是纯真而又浑沌的,他无知无欲,对他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不知道自己是谁,除了满足自己吃的需求外,别无他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初生的婴儿是最富有的,因为他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无限接近于无欲无求。

执政者对待百姓应该像对待婴儿一样,自身也要追求赤子般的境界。赤子自其出生的那一刻起,便会得到亲人们无微不至的爱护,其当然难以受到外界对他的伤害。执政者应该像对待自己初生的孩子一样对待百姓,要想民之所想,爱民之所爱,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执政者只有无欲无求,无为而治,天下才会大治,百姓才会安居乐业,才会回归到婴儿般无欲的状态。

人终会成长。婴儿虽然筋骨软弱,无欲无争,但是其握拳牢固,表面柔弱,但其生命力旺盛。赤子状态是老子认为的人的最好的状态,是厚德之人的状态。但是人会成长,会进入社会,会经历过很多的事情,会体会到人情的冷暖,会面对诸多的诱惑,会被社会群体同化,逐渐丧失纯真与和气。而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需要承担这份责任,为民众制造一个自然而又和谐的生活环境,引导人们重新回归质朴与纯真。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