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六十四章》原文、直译、讲解

道德经《六十四章》原文、直译、讲解

六十四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③,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④,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注释:① 其脆易破:物品脆弱就...

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①,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③,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④,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① 其脆易破:物品脆弱就容易破裂。

② 毫末:细小的萌芽。

③ 欲不欲:想常人不愿意想的事物。

④ 学不学:学常人不愿意学的事物。

◎直译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事情没有出现兆头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破碎,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帖,治理国家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做好准备。

合抱的大树由极细微的小树芽长成,九层的高台是由累积土块而建成的,千万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存心有所作为必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将会遭受损害;圣人“无为”就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自然不会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经常是在快要接近成功时失败,所以,做事情从开始直到完成,都要像刚开始时那样慎重对待,这样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一般人所不追求的事情,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利,学习常人不愿学习的东西,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干预,所以,圣人无为。

◎讲解

有两个成语,一个是“见微知著”,一个是“防微杜渐”:前者说,见到细微的就知道它一定彰显,后者说,治国修身,要防止细微的变化,及时杜绝慢慢滋生的东西。其实,老子这一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局面安定,没有祸乱,百姓安居乐业,就容易把持;祸乱还没有任何兆头时,就容易图谋,但是你必须有所察觉,“脆破”“微散”,如果先有所察觉,在这一切未发生之前就做好准备,苗头就会消散在孕育阶段。

无论什么事情,形成一种势力,都有一个由小到大的过程,合抱的大树、九层的高台、千里的行走,都是由微小的东西,“毫末”“累土”“跬步”等逐渐形成的,在它的形成阶段,处理是容易的,治理国家的人必须见微知著,早做好准备,让祸乱被扼杀于微小之时。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某种目的,刻意为之,因为他没有看重自然规律,这种人一定会失败,执着地坚持,就会失去民心,按“道”行事,无为,所以就无败,不执着就不会失去民心。

“功败垂成”,指马上就要成功时却失败了。为什么呢?善始必须慎终,如果你做事,从始至终都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就不会失败。圣人做事非常慎重,崇尚自然,与当时的平常人为了名利而考虑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平常人以难得之货为珍宝,想据为己有,而圣人想的不是平常人所想的(“欲不欲”),平常人学的也是以个人名利财货为中心,圣人无欲,不学这些东西(“学不学”),圣人只是坚持无为来纠正他们常犯的过错。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