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七章》原文、直译、讲解
十七章
◎原文
太上①,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有不足,有不信。犹兮②其贵言③。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注释:
① 太上:最高级别的统治者。
② 犹兮:一作“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
③ 贵言:谨慎地发号施令。
◎直译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只知有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赞美他;再差点的统治者,人民惧怕他;最差的统治者,人民蔑视他。统治者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多么的悠闲自得,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就办成功了,百姓说,我们本来就这个样子啊。
◎讲解
远古时的君主治理天下,任其自然,百姓各管自家生计,没有被统治的感觉,只知道有个君主而已。这种治理国家的方式,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统治者用“仁义”道德来教化百姓,百姓感受到他的仁和义,就称赞他;社会再往后,就产生了刑法、禁令,百姓就害怕他;再后来,那些贪权夺利之徒当了统治者,以欺诈为事,鱼肉百姓,百姓敢怒不敢言,就蔑视他。“君之视臣如土芥,臣之视君如寇仇”,统治者失去了诚信,百姓根本就不信他的那一套。
回过头来再看远古时代的君主,他们多么的悠闲自得,他们不对百姓指指点点,不随便发号施令,而事情都顺利地办成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这个样子”,老百姓自自然然、无所拘束。本章讲的是,统治者要学上古君主,无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