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三章》原文、直译、讲解
十三章
◎原文
宠辱①若惊,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③?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
注释:
① 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 贵大患若身:贵,珍贵,这里作“重视”解释;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直译
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感到惊慌,把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呢?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作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作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身的生命一样呢?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讲解
一般人对于自身的宠辱荣耀十分看重,甚至有的人只看重身外的荣辱,而不看重自身的尊严,把宠辱置于生命之上。人生在世,为的是什么,有的人认为就是福禄寿禧,可以为了荣辱不顾生命,不顾一切;因为它可以光耀门庭、光前裕后,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这些在世人的眼中就是成功人士的标志。在老子看来,这些人的行为举止,离“道”已经太远了,大错特错。因为得宠和受辱损害了人的尊严,丧失了堂堂正正的人格;站得直、坐得稳,自己虽然没有受宠的荣耀,但谁也不能侮辱他,真正的宠辱不惊,他的人格尊严便会受人称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的结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有社会责任、有担当的宠辱不惊的思想境界。有的人对人的这种境界不理解,认为大公无私的人是傻子,总把个人的荣辱放在自身的生命之上,这种人终归要失败。
老子说“贵以身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这是一个辩证的关系,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得到的回报会更丰厚,那就是社会把权力和地位交给他,他有了权力和地位,可以更大范围地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社会把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给他,有了更大的权力和更高的地位后,又可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社会会授予他更崇高的荣誉,他会成为这个社会最理想的治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