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十四章》原文、直译、讲解
十四章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⑤,其下不昧⑥,绳绳⑦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⑨,是谓道纪⑩。
注释:
① 夷:无色。
② 希:无声。
③ 微:无形。
④ 致诘:诘,音jié,意为追问、究问、反问;致诘意为思议。
⑤ 皦:音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⑥ 昧:阴暗。
⑦ 绳绳:不清楚,纷纭不绝。
⑧ 惚恍:若有若无,闪烁不定。
⑨ 古始:宇宙的开始。
⑩ 道纪:道的纲纪,指道的运行规律。
◎直译
看它看不见,叫作“夷”;听它听不到,叫作“希”;摸它摸不到,叫作“微”。这三者的形状不可思议,它们原是浑然一体的,即 “道”。它的上面不光亮、不清晰;它的下面不阴暗、不晦涩,虽然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好像回复到无形无状的状态,这就是“无”之形态,这就是道统的无象之象、无状之状,而无状无象之中好像有物,这叫“惚恍”。对面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头,后面跟着它,看不见它的尾,但它确实存在。把握古“道”之精髓,来驾驭现在的事物,能认识、了解宇宙初始的道统,这就叫作懂得了“道”的规律。
◎讲解
本章讲“道”体虚无。看不见,听不到,触摸不着,也就是无名无形。天地万物正是在这恍恍惚惚中生育长大,形成了今天的世界。三者混而为一,一就是道,复归于“无物”。无物、无形正是道的形态,这些表面现象都是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人们对道、对自然界的模糊认识,但正是这些认识证明了,道,无形无名的道,确是天地万物之宗。老子告诫治理天下之人,要顺应自古以来无形无名之道来行事,不为名,不为利,不占有,不居功,来治理国家。古道虽远,其道长存不衰,其治必顺,这就是掌握了“道”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