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二十章原文】
唯之与呵,其相去几何?善之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其若海;望兮,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现代白话翻译】
唯唯诺诺与呵斥之词,有多大差距?赞美欣赏与厌恶之言,有多远距离?若人皆敬畏于你,你怎么可能不敬畏于人?
看这广袤的世界,无边无际!众人熙熙攘攘,快乐地享受生活,如同享用祭祀中的美食,又如同登台赏春悦目怡情;只有我独自一人尚怀着一颗淡泊之心,没有任何欲求,像婴儿一样无欢快之笑,慵懒倦怠就如同无所归依。看那众生都要有所追求而有所得;只有我一人若有所失,就像傻子一样,混混沌沌,无知不明。世人好像事事清楚、处处精明,只有我愚钝昏昧、冥冥无知;世人都能详视明审、算计精细,只有我懵懵懂懂,压根就不开窍。
这无边的大千世界,恍惚如大海缥缈,飘荡如大海涌浪,其变化无所止亦无所测,难以把握。在这个世界里,人们都以自己的才智为实现自己的欲望而不断有所作为,只有我顽劣愚钝,几乎成了异类。我就是这样与众不同,坚持回归人之本性,投入大道的怀抱。
【心得联想】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阅读这一章内容,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老子提出的问题想说明什么;二是老子不一味向世人解说原因,而是在比较之后直接亮出自己的底牌——我的追求和作为。
我们不妨先看看老子提出的问题:
人们在交往中,同样是语言,称心如意时的唯唯诺诺、谦恭奉承之言与违心背意时的恶语相向、不逊斥责之言,二者之间相距有多大呢?被赞美称誉与被厌恶憎恨,二者之间又有多大距离呢?这就要看说话之人把话语是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呢,还是作为心声的表达,如果是前者,那老子所提出的问题就没有答案,因为一个善于伪装自己内心情感的人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极度怨恨隐藏在阿谀奉承的溢美之词中;如果是后者,那就另当别论。
是啊,作为说话者,言为心声,他之所以这样说或那样说,主要取决于他的内心感受。有人说话谦逊礼让,有人出言怠慢不敬,二者都出于人之口舌,但前者能得善缘,后者讨人厌恶,这该是多大的差别啊!常言道“人言可畏”,此言不虚。开善口、说善言自然结善缘、得善果,动恶舌、出恶语必当得恶报、收恶果。老子虽然没有这样概括,但他从这一角度出发,引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身为君主,不可轻视人言。
身为人之所畏的君王,威风八面、一呼百应,但这只是在老百姓心气顺或者严刑峻法尚可忍受的情况下才会有的局面。当老百姓心气不顺或不堪忍受的时候,大抵也不会把君王当回事,要么虚意奉迎、阳奉阴违,要么揭竿而起造反革命。因此,贵为君王“亦不可以不畏人”,不要把老百姓不当回事。这大概是老子在本章开始提出问题的原因吧。
接下来老子开始亮出自己的底牌,他在世俗之相的诸多表现中独树一帜,卓尔不群。请看:
在广袤无垠的世界里,芸芸众生熙熙攘攘皆忙活,其乐无比,享受生活如同享用美味大餐,如同在阳光明媚的春天登临台榭观览美景;只有我独自一人持守内心的淡泊恬静,无所谓喜乐,没有任何情感情绪的表露和要求,宛如初生的婴孩一般蒙昧无知而无欲无求,疲惫懒散而无所归依。众人皆在利益的追逐中不断有所获得、有所增益;只有我在无所追求中若有所失,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内心混混沌沌,没有一丝欲望。世人都在用心作为,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有我一人无所用心、愚钝迟昧,昏昏然不知所以。世人都在用心算计、审慎明察、反复掂量、权衡利弊得失,从而趋利避害;只有我心志不明、心智不清、懵懂无知,无意得失利弊。
大千世界,世事恍惚缥缈、动荡起伏犹如大海,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你来我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在飘摇涌荡中无休无止地追逐而不自知。人们无不用其心、尽其智有所作为而足其欲,只有我不开窍、不明理、不谙事,顽劣愚钝,纯粹一个傻子。
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这就是老子做人的宣言:不与世俗同流,坚守内心虚静,跳出利益诱惑,返归人性之本。大家沉溺陶醉于有所获益,俨然享受美味大餐,又若春风登台,喜不自言;只有我心怀恐惧,没有受到侵扰,还如未生婴儿一般胎居腹中,没有被教化,保持着难得的纯朴,混混沌沌好像连归属都没有。当众人皆自觉收益多多之时,我却感到自己似乎失去了什么,在众人的眼里我愚不可及。那就这样吧,当众人都觉得自己很明白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处在蒙昧之中;当众人自以为洞察事理的时候,我独自闷然无知;众人都有自己引以为傲的判断,只有我还坚持着最后的浅陋。大家以异样的眼光看我,把我当作另类,以为我思维不正常。我为什么要这样,就是不想让自己受到污染,因为保持内心淳朴比什么都重要。世人舍本逐末,我独持大道,探究本原。
从老子的思维回到现实,我们也会有一个问题要提出来:什么是真清醒?为什么保持清醒很难?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道德观。一句话,人们会因世界观的不同,而在目标设定和行为选择上有很大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差异。因此,对个人而言,与众人相同或相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必须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管你对别人的举动如何看,也不要在意别人对你的作为如何看,重要的是保持清醒。
人生变化莫测,有些时候需要洒脱、超脱,甚至一定程度地出世,有些时候则要世俗一些,甚至庸俗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适应性,但更是一种智慧。
我们不能像老子那样彻底,但老子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