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六十七章原文】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现代白话翻译】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宏大而抽象,深奥而眩迷,似是而非,不...

【第六十七章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器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现代白话翻译】

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宏大而抽象,深奥而眩迷,似是而非,不好把握,不像具体事物的样子。殊不知,这就是大道之理的特征所在。正因为道不似任何具体的事物,所以她才宏大而抽象,不像具体的事物那样;正因为道深奥而眩迷,所以才有点似是而非、难以捉摸更难以把握的感觉。如果大道就像某一具体的事物那样可以捉摸,岂不早早就渺小了吗?

从道的本质出发,我有三件法宝,十分珍惜,并一直持守保全着:第一件法宝是慈爱,第二件法宝是俭朴,第三件法宝是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有了慈爱,才能勇武,敢于出手施救而无所畏惧;有了俭朴,才能变得富有,广博而久远;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才能成为大器万物之长,成为民众爱戴的君主。遗憾的是,世人本末倒置,丢弃了慈爱而追求勇武,丢弃了俭朴而追求富有,丢弃了谦卑退让而力求争先,这无异于走向死亡,因为这是一条死路。说到慈爱,那真的是一种柔软的力量,用它来征战,就能够胜利;用它来守卫,就能牢固。上天要想成全谁,就会用慈爱来保护他。

【心得联想】

我恒有三宝,持而宝之

老子以其智慧思考为我们再解“人生三宝”。

道真的很大,也不像任何有形之物,这一点,老子一直试图给世人讲述清楚。大道之理,全在于用心感悟,不要急于将道与具体事物对号入座。只是有多少人能理解老子所言就很难说了。重要的是,老子讲大道之理,绝非只为讲说,而是要人们明道,更要去行道。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老子才不厌其烦地总结出来自于大道的三项基本原则所生发的“人生三宝”。

三宝当中,首为“慈”。对大道之慈,老子有过很多论述,如“天地不仁”“不自生”“利万物而不争”,这是慈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不偏爱,不为己,不与万物争利,才有可能去慈爱他人、博爱众生,才会不惜牺牲自身而服务众生,这是由慈爱而生发的大勇大无畏。慈爱而生勇,大爱无疆,大勇无畏。这是最基本的关系。

三宝之二是“俭”。这也就是老子的著名观点“治人事天莫若啬”的另一表达。大道无欲,不贪不奢,因而恬淡静谧,于人而言则是无私无欲、知足知止,于君而言则是虚静处下、民安国宁。俭,必是无妄为,也就是老子所谓“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不找事、不生事,更不惹事,在无事中成事。俭,在现代管理中就是成本意识。

三宝之中,唯有“不敢为天下先”常被人误读、误解而错断其义,其实老子所谓“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也就是讲“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大道之性,总在默默,并无呼风唤雨之举,也无一呼百应之状,不自以为是,不自矜,不自恃,于顺其自然中成为万物之源。于人君而言,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恣意妄为。那些目中无人、口无遮拦、心无所惧、志比天高式的领导,常常在风风火火、敢作敢为中为事业的发展埋下隐患,带来灾祸。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没有勇气,不是底气不足,不是畏首畏尾,而是小心谨慎,更是顺其自然。这是老子道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

其实,有修为的人、得道的明君,不一定这样,也不一定那样,很多时候看似无章法,其实却很合体得宜。现实生活中,不怕无为,就怕胡为、乱为。无慈而勇、不俭而侈、不谦而争,无疑需要高度警惕,因为这些行为举动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导致衰败。如果说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是生路的话,那么舍慈而勇、舍俭而侈、舍谦而争就是死路一条。

三宝之中慈为重。老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这一点,不能不引人深思。三宝之中,慈最为有力,战则胜,守则固。老子感慨,就连上天如果要成全谁的话,也会以慈爱来护佑他的。所以,人君不可不重慈!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