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八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七十八章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之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也。
【现代白话翻译】
若说到刚强之物,世人很少能一下子联想到流水。水乃天下最柔弱之物,但在攻坚克强方面,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水更有力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这个道理天下人都知道,但很少有人能施行,更没有多少人甘愿柔弱。所以圣人有这样的说法:能够承受国家的屈辱,才配做国家的君主;能承受国家的祸患,才有资格君临天下。这样至明至真的道理,说出来却好像说错了一样,正言就要反着听。
【心得联想】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也许是从滴水穿石得到启示,感悟出“柔之胜刚”的道理,并进而得出“弱之胜强”的结论。其实老子很清楚,柔胜刚、弱胜强,从来都不是简单较量之后的必然结果,也不是只要你处于柔弱一方,就一定能战胜刚强一方。人人都能明白的简单道理是刚胜柔、强胜弱,所以人人都想方设法要使自己变得刚强,而不是柔弱。和平年代众多的体育比赛项目,无不演绎着强者胜的活剧,这就是所谓的“实力原则”。但老子在这里偏偏要再次以水为例,打破常规思维,颠覆世俗眼光,很另类地断言柔胜刚、弱胜强,而且肯定地认为这个看似另类的道理,人人都知道。知道归知道,能否一定通过你的作为体现出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老子没有明言原因何在。
现代人理解柔胜刚、弱胜强,会给出很多的解释和分析,比如说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力量变化,强者不会恒强,而弱者不会恒弱,因此最终柔胜刚、弱胜强。又比如说柔胜刚、弱胜强是因为柔弱的一方选择了正确的策略方法,扬长避短,出奇制胜。所以,总有人以此来阐发一些观点,指点为人处世之道,强者不可骄傲自满,不可故步自封,不可忘乎所以,更不可恃强凌弱;弱者不可无志,不必气馁,不能自暴自弃,不要无谓牺牲,要相信山不转水转,要坚信总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一天。
老子没有明言,不等于后人不能明言,但是所有解释柔胜刚、弱胜强的道理,都不应该忽略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老子以水为例。滴水穿石,显然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时间的累积。“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孙武在他的兵书中一语中的,激流可以把巨石冲走,靠的是自身力量的积蓄。因此,似乎可以概括地说,柔胜刚、弱胜强,离不开时间因素和自身力量变化的因素。而这两个因素正是世俗之人最缺少的,所以老子才不无感慨地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毕竟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如果都像愚公那样穷其一生挖山不止,恐怕只能以失败而告终。在急功近利思想的支配下,人们常常做出一些“揠苗助长”的蠢事,急于求成而不自量力,其结果常常是“出师未捷身先死”。老子没有明言,正是把这一足以警醒世人的思考留给世人的智慧之举。别人把道理说千万遍,不如自己开悟,所以老子选择不明言。
毛泽东同志深深地理解柔胜刚、弱胜强的道理,所以他告诉人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鼓起勇气,坚定必胜的信心。
有一首歌叫《真心英雄》,很值得听听、唱唱,更值得品味,通俗的歌词充满丰富的内涵:阳光总在风雨后,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老子的智慧思考,对于追求做大做强、追求可持续发展、致力于打造“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而言,是一种另类启迪。
企业家的职责担当,使他们具有超常的心理承受力,这种超常,要么是逼出来的,要么是自己修炼得来的。只有那些成功的人,才能深刻地理解柔胜刚、弱胜强的道理。
从一般意义上讲,成功的道路千万条,成功的秘籍却很简单:谦下,低调,忍受,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