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七章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现代白话翻译】
人们都熟知天长地久。可是天为什么长、地为什么久却未必人人都能说得清楚。窃以为天地所以长且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天地无私,没有欲望,生育万物而独不为己。修养高深的圣人和得道明君就深谙天地不求生而长生之道,他们处事谦让,把自己置于人后,却因此而赢得众人拥戴,他们甚至舍己为人,置生死于度外,却得到了万民敬仰和保护,而最终身存。这难道不是他们无欲无私、公而忘私的作为最终却成就了他们自己吗?
【心得联想】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子继续展开自己“论道”的思绪,把人们引入更具体的思考领域:既然人的生命是短促的,那么怎样作为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甚至超越生命的局限呢?这一次,老子借助人人都能理解的“天长地久”现象给大家“解道”。
天长地久是客观存在,但老子偏偏要人们思考“为什么”。只有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有真正的认识,否则就是肤浅的或不全面的认识,而肤浅的或不全面的认识无益于人们的行为选择。
天地生化万物而不求万物回报,成就万物而不以为功,无心自求长生因而不自益其生,无欲索求万物因而不自利其身,最终天长生、地久存。这难道不值得人深思吗?老子在这里通过对天地法则的抽象分析,把“天长地久”这一自然现象引入哲学领域和人文领域,从而引出一个“人道”命题:利己还是利他?天道、地道的法则均是利他,因而与大道法则相吻合。但社会世相让老子意识到人道出了问题:人们不是利他而是利己,并以此为原则和坐标来确定自己的行为、取舍、目标、追求。
既然已看到了,又看清了,更看透了,老子就不会不说出来。他选择直奔主题,一针见血,毫不隐讳地告诉“人君”:只有放弃利己,才能受人尊崇;只有不断利他,才会成就大我。道理就这么简单,只有放弃私念,心怀天下,才有可能最终成就造福众人、有益天下的大事。万事私字当头,先为自己打算,只能成为孤家寡人,又怎么能够成就天长地久般的事业?
今天的人们不需要老子讲解“天长地久”的道理,毕竟科学发展不可同日而语,何况老子不是“科学家”,他也不是在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必因循老子得出的“天地长且久”的具体结论,但如果从哲学层面来看,老子的智慧思考却深深地触及我们的灵魂:怎样作为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天长地久”告诉我们: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天地服务万物而独不为己,这是一种境界。
“天长地久”告诉我们:忘我才能成就我,无私才能存其私。天地不利其身不益其生,无私奉献,这是一种品德。
“天长地久”告诉我们:他人在你眼中,你就在他人心中。心中有人民的人,人民会把他看得很高很高。
“天长地久”告诉我们:有高远如天的境界,有博大如地的胸怀,全心全意为大众谋利,你就是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