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二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三十二章原文】
道恒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霖,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现代白话翻译】
道通常无法用什么名来称呼。它幽隐玄妙而无具体形象,就如同成就器物之朴木一样。道虽然微而无象,却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不管它以怎样的形态存在,天下万物谁也不敢把它作为自己的附属而任意支配驱使。
诸侯君王倘若能坚守道的品质,四海自然宾服,天下自然太平。天地相合、阴阳和谐,才会天降甘霖、地生万物,这不需要任何人指手画脚,因为它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社会和谐,民众就无须任何人发号施令,而各安其位、各尽其能。
天地万物诞生后就各安其名、各归其类,以道运化,人之社会也应当如此。君王创立制度,定名立责,百官受任当各司其职,明白自己的职权范围,也明白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情,知止当止,就不会有任何失误和危险。达到这样的状态,整个社会就会有序运行。
道之于天下万物,如同溪水江河之于大海。道左右万物,江河归于大海。有道之人心如明镜、情似大海,天下万民自然愿意归附。
【心得联想】
知止,所以不殆
老子又一次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对道的认知中去。
道无名亦无形,看似渺小,却成为万物主宰。这是论道,也是论为君之道。因为只要循道而行,不管你身在何处,都会有人追随。如若你身为君王,则一定万民归附,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名声大小不可怕,只要得道、在道,就会声名渐起、力量渐强、事业渐大,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是这个道理。
和谐,才有自然而然,才能顺其自然。天地和谐,风调雨顺,万物生长;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组织和谐,人人舒心,个个尽力。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有和谐的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就是一个辛勤的健康生态、和谐环境的设计师和营造者。
实现组织的程序化运行,建章立制很重要,但不是目的,仅仅是手段和工具,只解决名正言顺。规章制度是必要的,但远远不能触及成员的灵魂。入情入理更入心的东西,一定是超越了约束手脚的浅表的规章制度,是组织所致力于追求的能让每个成员感受到的某种精神,于领导者个人而言,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要赢得人们的尊敬,不在于你站得多高,也不在于你权有多大,而在于你是否道、德双全,能否使人“心服”“信服”。
凡事不可过度,当能恰到好处,这也是“道”之常情。于领导和管理者而言,要能明察进退,要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不可一味知进。失度即失道。无须作为而作为就是多余,多余之举就是不明智之举,适可而止才是智慧之举。知止当止,就不会有任何失误和危险。
江河万流归大海,靠的是什么?谁在驱使?其实就是顺其自然,没有谁强制,也不靠号令。那么,为什么一些现代管理者往往只看到行政命令?这是一种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