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三十七章原文】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现代白话翻译】
道实在是不可名状的东西,处于无为的状态,但又无所不能。侯王若能坚守大道的这一品质,就如同大道生化万物那样可使万民自然归附。在归化中如若生出贪欲妄为之念,不必采取过分举措,仍以清静、真诚、自然的心态来对待,用无名之朴的“道”来镇伏校正即可。用无名之朴的“道”镇伏人的贪欲,就会使人的私欲贪念逐渐消失,从而心静如水。人人都没有私欲贪念的时候,整个社会就会归于清静,天下自然归于和谐安定、平治康泰。
【心得联想】
不欲以静,天地将自正
老子始终强调,循道而为就会“万物自化”。
循道而为就是自然而然、顺其自然,现代人称之为顺应规律,按规律办事。从古至今,根本就不存在违背规律的所作所为还能取得成功的案例。成功一定是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大道虚静,本质如此,而人之虚静,则要通过不断修炼才能做到。身为人君者,位高、权重、势大,往往一呼而百应,因此很容易产生有所作为的冲动和欲望,这个时候,就要用道之无为来“降妖伏魔”,打压内心蠢蠢欲动的念头,复归于虚静状态。
人之所为,如果顺乎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则其所为代价小而成效大,往往在这个时候,人们更容易把显现的成功或成果归功于人的努力,更有甚者,要归功于“人君”领导有方,而对规律的作用视而不见。这实在是认识的误区,应该纠正过来。人们取得成功,只是由于行为得当,人们遭到失败,则一定是行为出了错。
老子不断强调“万物自化”,就是想告诉人们,人是可以通过教化而改变的,改变人的教化不应是空洞的说教,更不应是离经叛道的东西,而只能是符合道和德的东西。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有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观、企业荣辱观等重要内容,以此作为最基本的精神,武装大家的思想,统一大家的追求,约束大家的行为,在安定和谐、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实现事业的发展。
现代社会节奏快、变化快,人们容易心浮气躁,容易在众多干扰和诱惑下生出许多念头和欲望,如果不加以有效节制,就可能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所以,在组织内部开展“养心教育”,无疑是现代组织管理要面对的新课题。也许从老子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