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三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三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三章原文】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现代白话翻译】君王如果不贪敛钱财,则臣民就不会产生利益的纷争;君王如果不特意尊崇贤能之人,大家也不会追逐名声;当君王不再赋予某种东西以尊贵属性,人们就不会因为占有与否以及拥有多寡...

【第三章原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现代白话翻译】

君王如果不贪敛钱财,则臣民就不会产生利益的纷争;君王如果不特意尊崇贤能之人,大家也不会追逐名声;当君王不再赋予某种东西以尊贵属性,人们就不会因为占有与否以及拥有多寡的不同而导致偷盗行为发生,已有者不会希望更多地占有,未有者也不觊觎能据为己有,彼此之间也就不会围绕稀罕宝贝展开抢掠或盗窃活动。只有不尊崇财货,人们才不会争利;只有不看重稀罕宝贝,人们才不会有盗窃行为;只有不用显耀的欲望刺激诱惑,人们的心绪才能获得安宁。

所以明君用这样的道理治事,总是以“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为原则,从剔除人们心中的杂念开始,以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本,淡化争功逐利的意志和企图,享受身心健康带来的愉悦。这是一种自然、纯朴、恬静、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状态,使人们生活在纯真质朴的状态之下,看似“无知、无欲”,却能品味生活的真谛,享受生活的快乐;使那些自以为是、肆意妄为之人也会有所收敛和改变,在不妄为、不肆意的状态下收获成功。如此而已,在并没有多大作为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就实现了有序而有效的治理,达到天下大治,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

【心得联想】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人但凡有所追求,就必然产生如成败、优劣一类的判断标准,会在诸如归附或逃避、亲近或远离、喜欢或厌恶之间取舍选择。恰恰是这一点,很容易导致事与愿违,出现与所思所欲截然相反的结果。

秩序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状态,优劣、强弱是秩序的一种必然反映。因此,人们要懂得尊重这种差别,对于领导者而言,尤为重要。我们以“人之贤”为例来说明。人之贤,若贤在多财,则意味着占有较多财富,而财富多,则有可能地位高,地位高,则有可能权势重,如果社会风向标偏向于财多、位高、权重,无疑会让人产生强烈的追逐欲望;人之贤,若贤在多能,则意味着多劳、多绩、多效,意味着优于他人,当受推崇和奖赏,所谓能者多劳、多劳多得,这是一种自然秩序,但如若刻意标榜、人为树立,则可能误导人们的行为偏向于逐名争利而不务实事。投机心理源于外在的诱导,投机行为得逞盖因有机可乘。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人们追名逐利已近似走火入魔,君不见有多少位高权重之人因追虚名、逐私利而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甚至搭上了卿卿性命。

当人们心里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的时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生活,很难收敛自己的行为享受生活。忙忙碌碌,全不知在对名利的追逐中消耗了生命的能量,到头来一声哀叹,才发觉自己为之付出一切而得到的不过是过眼云烟。因此老子所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理念和准则,可能会为我们指点人生迷津。不要让贪欲主宰自己的人生,衣食无虑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淡化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身心健康才是根本所在。

作为管理之道和领导之策,老子提到的“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个耳熟能详的词: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简单地讲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回归本源,就是不要人为干预。在一个组织或群体中,一定有人心灵手巧、工作出众、成绩优秀,也有人心愚手笨、工作一般、成绩平平,甚至远远达不到要求和标准。作为领导和管理者,你可以鼓励优秀,奖励先进,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但要防止一些人因此而弄虚作假,欺骗他人;同时领导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量才使用,不能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愚智差异而派生出贵贱亲疏之别。可以奖优罚劣,但要名副其实。一旦名实不符,就会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所以说实至而名归,此乃顺势而为之高招;有名而无实,此乃刻意而为之败举。

“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求领导们在管理实践中遵循四项基本原则:消弭投机心理,营造务实氛围,落实物质利益,纯洁员工心智。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