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道德经《第十七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十七章原文】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现代白话翻译】太古时期,君王上顺天理,下应民情,天下一统,人心淳朴,君民上下相忘,君无心显威于民下,民无以阿谀于君上,所以百姓只知道君的存在,仅此而已;上古时代,纯真之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欲望毁丧,淳朴之风日渐消退,君王通过尚贤贵...

【第十七章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悠兮其贵言也。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现代白话翻译】

太古时期,君王上顺天理,下应民情,天下一统,人心淳朴,君民上下相忘,君无心显威于民下,民无以阿谀于君上,所以百姓只知道君的存在,仅此而已;上古时代,纯真之心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欲望毁丧,淳朴之风日渐消退,君王通过尚贤贵能,嘉善赞美,刻意引导,这时百姓对君王依然充满亲近和赞美之情;到了中古时期,世风日益衰败,在上位者不讲道德修养,只能以律令施政,在下者对当政者心生敬畏,畏而远之;到了近古时期,当政者违背天理大道,老百姓难免对其心生轻慢,也就有了不安分的“作乱之举”。

真的到了这一步,上下欺哄,诚信不足,为君者上失天道,下失民心,于是乎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在这样的状态下,怎么可能凭借政令、律条、说教达到天下治理的目标?由此看来,无为不言、顺其自然的做法是多么有价值啊!遥远的上古时代,人们取得应有的成就,没有人觉得是君王领导有方,而是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心得联想】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自古以来,人们对老子此处所言“太上”及随后连续几个“其次”一直有不同解读。除了将其解释为“太古之时”和“其后的时代”,还有一种解读:“太上”是指最高明的做法,那么几个“其次”就是次高明的做法、更次的做法、最次的做法,从而把老子所言理解为不同的“为政之道”。其实,两种不同的解读并无本质区别。前者以时间为横坐标,从历史发展中几个不同时代的特征来阐释“为政之道”;后者则以层级为纵坐标,直接从不同的为政之道阐释问题。所以说二者的最终结论殊途同归。

尽管人们对老子所言有不同解读,但不妨碍我们从中汲取智慧营养。

“与民一体”的领导是真正高明的领导,高高在上的领导往往是孤家寡人。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一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此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对领导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领导在工作中,要善于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要区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甚至是不同的语言,讲太高深的问题未必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讲太低俗的东西往往得不到大家的尊重。对有奉献精神的人讲制度规章、讲遵章守纪只能是一种伤害,对行为散漫、境界不高的人谈理想、讲奉献无异于对牛弹琴。

诚信是沟通和理解的基础和前提。不失信,才会有诚信。高谈阔论、愿景目标、理想追求、精神鼓励一定要和相应的物质利益结合起来。领导不要讲太多话,更不要讲太多空话、套话,要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说就说到点子上。

领导应该多把成功与众人联系在一起,而不要总觉得是自己领导有方,更不要动辄给自己脸上贴金,因为把成绩记在大家的名下不会抹杀领导的功劳;领导应该多帮助大家分析失败的原因,积极承担失败的责任无损于领导的形象,而只会有助于大家更加努力地尽职尽责。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