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现代白话译文、心得感悟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现代白话翻译】
道,不是很容易被人理解的一种存在,如果轻易能说清楚的话,就不是恒贯古今的那个道;万物皆被人冠以名称,可是如果用一个名就能够很容易描述道的形态和本质的话,那也不是恒贯古今的道的名。
天地万物诞生之前的状态,我们无法言说,姑且称之为“无”,她是宇宙的起点,却无形无象。时间自那个“无”点开始,天地从那个“点”诞生,万物因此而生发。天地万物诞生之后,因其有形有象而被人所观察、所感触、所认识,我们姑且称之为“有”。后来的人们只能从“无中生有”来体会“道”的奥妙,从千姿百态的万物实体理解她的妙用。如果一个人心无他欲,便可以虚静之心感悟道生天地、天地养育万物的玄妙;如果一个人物念太重,便只能被眼前万千物象所吸引,而无法感受其内在本质。
万物之始的“无”和万物之母的“有”皆来自于同一个源头,这就是“道”,只是我们给了二者不同的名称而已,由于不容易被人理解,我们只能用一个词来表示,这就是“玄”。“有”是玄妙的,“无”是玄妙的,“道”更是玄妙的,正是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发挥作用,才有了世间万物的生发,所以说,玄妙幽远的道是世间万物所由共生的神奇生命之门。
【心得联想】
玄妙之“道”,众生之门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给人们营造了欲说还玄的氛围。以近似调侃实则严肃的口吻和话语,为世人讲述了一个抽象而深刻的问题:何为道?如果用现代语言来表示,那就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源在哪里?”并且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容易说清道明,甚至也无法准确命名的问题。
我们不能说老子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就具有现代物理学的科学理念,更不能认为老子在进行“科普宣传”,不管老子如何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概念,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扫清世人眼中的迷雾,消除世人心头的困惑,使人们“迷途知返”,回归到“道法自然”的虚静无为状态,因为老子所生活的年代充满了因私欲而引发的没完没了的纷争。
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中,存在着许多既简单又不简单的事情,存在着许多看似明白又说不清楚的事情。很多简单的现象,其背后却有极不简单的原因;看似明白的事情,却蕴含着不可名状的机理。尘世之中,常有功名利禄左右人的行为,在功名利禄之外,还有滋生养育万物的天地不言不语,在天地之外,还有滋生天地的道无声无息。
人生短促,功名利禄如浮云,不会恒久存在,不仅如此,天地万物也不会恒久存在,只有那个平常人很难理解也不好说清楚、我们姑且称之为“道”的东西,才是唯一能够恒久存在的。也许有人会疑惑,这大千世界究竟是“无”还是“有”?如果你参透它的本质,你就能理解“有”和“无”其实不过是事物存在的两种恒定形态而已;如果你还没有参透,那么你就可能陷于迷茫之中,在“有”和“无”之间苦苦挣扎而毫无头绪。不能看破玄机,思想难免迷惑,行为就要出错,结果肯定有害。若有一双慧眼,再加上一点灵性,你便可以从恒定的“无”体察无化为有、道生天地的奥妙,从恒定的“有”理解大千世界万千变化的机理。
从现在开始,我们将逐步进入老子丰富而晦涩的心灵世界,将不断感受老子不同于常人的智慧思考,将徐徐接受老子带给我们的思维启迪。
我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思考:我们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我们怎样做才是有意义的?
也许人的世界原本也是简单的,只是由于人们喜欢思考,而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有时候,为了应对或回答其他人的思考和疑问,人们不得不对自己所干的事情做一些喋喋不休的解释说明。可是,随着你的解释和说明,其他人又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如此在“疑问—解释说明”的循环往复中,问题越来越多,越解释越解释不清。因为你觉得你自己解释清楚了,别人却觉得事情不像你解释的那样,你说明的事情与你做的事情不一定是一回事。因此,从老子“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的惊世论断,我们获得的最大启迪就是:重要的不是给世人怎样的解说,而是把所要做的事情做好。
有时候,一些人所做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很神圣、很崇高、很伟大,但如果用老子的观点来看,大千世界里,每个人所做的,其实只是天地间很平常的事情,既不是开天辟地,也不会万古长青。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才会坦然而轻松,才有可能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最重要。
有时候,有事情可做和能做一些事情,远比做什么事情更重要。在我们这个社会,企业家们做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更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成的。感悟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企业家们真正的贡献和价值就在于参透“无中生有”的真谛,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经营中。企业家以自己坚持不懈的创造性活动,使市场需求得以满足,人的消费欲望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