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老子《第七十章》原文、翻译、感悟

老子《第七十章》原文、翻译、感悟

七十章【导读】老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治国养生、为人处世的一个根本的,也是极其有效的原则,这就是效法道的特性,处柔守雌,与世无争,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看来,这个原则其实是极为简单易行的,然而世上之人却既不懂得这个原则,也不愿意按这个原则去做。在本章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老子所说的这个原则是否真的简单易行?二是当老子发现世上很少有人按他提...

七十章

【导读】

老子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发现了治国养生、为人处世的一个根本的,也是极其有效的原则,这就是效法道的特性,处柔守雌,与世无争,最后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看来,这个原则其实是极为简单易行的,然而世上之人却既不懂得这个原则,也不愿意按这个原则去做。

在本章中,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老子所说的这个原则是否真的简单易行?二是当老子发现世上很少有人按他提倡的原则去做的时候,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关于第一点,学者们多认同老子的说法,认为老子提倡的原则确实是简单易行的,我则认为不然。因为老子的原则要求人们与世无争、无为而治,恰恰与众人争强好胜、追求功名的性格相悖。事实上,只有历经沧桑、碰尽钉子的人,才能最终认识到老子思想的价值,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则只能如老子在第四十一章中所说的:“下士闻道,大笑之。”

关于第二点,有人认为这段话是老子在乱世中流露出的寂寞、无奈和感叹,有人说是老子本人由怀才不遇、曲高和寡而滋生的思想苦闷情绪的真切流露与强烈宣泄。我认为,这种说法有人为降低老子的精神境界之嫌。老子究竟有多高的精神境界,我们难以作出明确的界定,但他绝对不会因为无人遵循他提倡的原则而感到寂寞和无奈,更不会因为怀才不遇而感到苦闷。且不说这样做有违老子自己提倡的与世无争的宗旨,即使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记述来看,司马迁明确称老子“以自隐无名为学”,连孔子也对他发出“其犹龙邪”的赞叹,这样的人,怎么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苦闷、彷徨呢?果真如此,《老子》一书不就成了欺世盗名之作?

另外,世上也并不是真的无人理解老子,当时的函谷关关令尹喜就是一个充分认识到老子思想价值的人。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曾任周朝的太史令,后来看到周朝衰落,便辞掉了工作,向西而行,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去隐居了,麻烦您把您的思想写下来吧。”老子应尹喜的要求,便写下了这部五千字的《道德经》。可以想见,若是没有尹喜向老子约稿,人类的思想宝库中就会缺失这一部极其宝贵的经典;而尹喜之所以要向老子约稿,无疑也是看中了老子所写书稿的价值;至于老子为什么会答应尹喜的请求,当然不是为了赚什么稿费,而是老子期望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能够遇上真正能理解自己思想的有缘之人。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③我者贵。是以圣人被(pī)褐怀玉④。

【注释】

①宗:宗旨;主旨。②君:主;主导。③则:效法。④被褐怀玉:身上披着粗布衣服,怀中揣着宝玉。比喻怀抱美才而深藏不露。褐:粗布衣服。

【译文】

我说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也没有人能够实行。

言论有其宗旨,事情有其主导。正因为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不了解我。

了解我的人十分稀少,效法我的人非常可贵。所以圣人就像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揣美玉一样深藏不露。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