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7日星期四
首页/道德经/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

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

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所谓“希言自然”,说的是天地无言,一任自然。这种不言之教,正是效法大道的榜样。所以太上说“...

老子略说 27——同与不同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三章说: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所谓“希言自然”,说的是天地无言,一任自然。这种不言之教,正是效法大道的榜样。所以太上说“大音希声”!大道效法于自然,表现出来也就自然、无为。这正是大道的妙用——不言而善应,“润物细无声”。天地运化,一任自然。若天地间的平衡被打破,天地该飘风飘风,该骤雨骤雨,不会留情,如《阴符经》所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一个人若妄念过多,欲望太多,也会如飘风骤雨一样,不能长久,身体自然会变差,修道也不会有希望。养生修道,还是应该学会契合于大道,以恬淡虚无为旨,少思寡欲,不妄作劳,方能获益。台风暴雨总是一阵就过去了,不会没完没了,其背后的主宰正是天地。连天地都无法长久,何况我们普通人呢!可是,中国道家几千年来都在追求永恒的生命,佛家也在追求永恒的涅槃、寂静常乐。那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天地尚不能久”吗?天地作为有形有象的阳性物质,当然不可能长久。老子深知,宇宙有生有灭,人身也有坏掉的一天,所以他老人家才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正如释尊知道“诸法无常”一样,佛家认为人和万事万物一样,都有个生、住、异、灭(或叫成、住、坏、空)的过程。道家的修炼,其极致的追求却是“神形俱妙”——传说中的神仙就是这样的“人”,宇宙坏了,他们“还好”。这有没有可能呢?

有可能!前提是你要“从事于道”,要“同于道”!与道同,则会和大道一样,无处不在,无形无象。问题是,有几个人想“混”得无形无相呢?又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大道自然,大道无形,大道无相。尽管如此,如果你希求大道,起心动念、身心行为均合于至道,大道于人,还是有“感应”的。这是太上所说的“希言自然”“不言而善应”。当然,不是每个人根器都那么好,能做到起心动念均合于大道。那么退而求其次,只好“同于德”了。若能同于大道所表现出来的“德”,也极容易合于至道。所以说:“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当然,若道与德都合不上,那多半就同于“失”了。你愿意与“失”为伍,“失”也乐于吸纳你。这或许就是最早的“吸引力法则”吧!好比同样喜欢古传中医的,古传中医也不会放弃你,放弃古传中医的,古传中医也会放弃你一样。天下道理,莫不如此。喜欢修道的人,总能撞到同道中人;喜欢赌博的人,总能撞到赌友;喜欢养鱼的,会认识很多鱼友;喜欢刷朋友圈的,总也能看到别人在刷朋友圈,道理在此!咱们这些年提倡的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正是要与美好的事物相应,你每天“同于”这些美好,就算不同于大道,也离道不远。

这一章的道理似乎很好懂,其实颇堪细细参悟、玩味。比如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的虽然是自然界的现象,其实隐喻着万事万物的道理。有飘风,终有风停时,有骤雨,总有雨停时,世事如自然万物一样,“无常”而充满了希望!再如,“天地尚不能长久”,何必斤斤计较于眼前一点儿人我是非呢?天下没有过不去的事儿,时间一到,总会过去。世间广狭,都是这颗心在造作啊,还是同于道、同于德才靠谱。这笔账本来很容易算的,我们偏偏要执着于“失”,众生愚痴,以苦为乐,信然!

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相信这些道理,哪怕你认为你信了,其实你也许信得还不够。难怪老子要感叹“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