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阐释
无为而治: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阐释
赵保佑
老子思想中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管理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无为而治”,思想方法是“柔弱胜刚强”,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思想对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柔弱胜刚强”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化和完善现代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老子的人本思想与现代柔性管理方法的基本内核是深度一致的,仍然是指导我们发展现代管理理论的核心理念。
一 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的现代含义
“无为而治”的思想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道德经》中有多处提到“无为”,如: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2章)
为无为,则无不治。(3章)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10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48章)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63章)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章)
显然,老子这里所强调的管理思想的原则就是“道法自然”。老子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哲学名词,其核心理念就是“自然”和“无为”。“自然”是就事物运行的状态而言的,“无为”是就人的活动状况而言的,两者是二而一的东西。老子根据“道法自然”的原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处事思想。“无为而治”包含两种行为方式,一种是不要妄为,一种是有所作为。
管理者不妄为的意思是从事物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可循,管理者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决策,不要做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事情,减少对事物发展活动的盲目干预。强调人不妄为、不乱为,要充分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然后根据自然规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强去干那些有悖于自然,违背于规律的事。这是“道法自然”的原则在管理方法上的反映。既然崇尚自然,凡属于“自然”的都是好的,所以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认为,理想的君主(管理者),并不是给老百姓办许多好事,叫大家歌功颂德,而是有他等于没有他。“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17章)一切恶的根源都在“有为”上,“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75章)古往今来,这一思想在历史上不断被统治者用于管理国家的实际事务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和唐代的“贞观之治”。
管理者要有所作为的意思是要顺道而为,老子提倡的是“顺其自然”而为之,讲求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其实这里所说的“无为”,并非消极的“无为”,并不是要人什么事都不做,毫无作为,听凭命运的摆布,而是要求人们积极遵道以行,率理以动,因势利导,顺从自然。在老子看来,只要按照“道法自然”的原则行事,就可以“无为无不为”,“为”就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衣养万物而不为主”(34章),最终的目的是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效果。这也就是说,道永远是顺其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这里的“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无不治”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总之,老子主张无为,不是消极无为,恰恰是透过无为,不干扰、不强制、不苛求、不勉强他人,而让所有万物能够顺乎自然,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从而达到无不为。管理的实质是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管理和管理者都有其特定的职能。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管理者应该什么都管,无所不为,而应当分清哪些该“为”、哪些应该“无为”,而最后又能达到“无不为”和有所作为的目的。因而,作为老子管理思想的主要管理策略,其“道法自然”原则和“无为而治”的方法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二 老子“柔弱胜刚强”方法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深刻启迪
“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是老子《道德经》提供给我们的重要的辩证思维方式之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正是从这个原则出发,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相反相成”发展规律和“柔弱胜刚强”的人生真谛。“柔弱胜刚强”作为主线贯穿于《道德经》一书中,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重要方面。过去人们常常把柔弱胜刚强的论述作为老子思想消极的论据之一,其实,这并不一定符合老子的思想实际。老子思想是有消极的一面,但仅看到这一面是不够的,他还有许多积极的因素,如关于柔弱的一些言论,也并不都是消极的,其中关于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即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老子《道德经》中讲的“弱”,是柔弱,代表着所有负面的概念,从《道德经》文本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如弱、柔、雌、卑、谦、下、虚、静、曲、枉、洼、敝、辱、黑、退、后等字眼。在老子看来,柔弱是“道”的根本属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是说柔弱是“道”的作用所在,“道”的作用是柔弱。由此,处柔守弱,就成为保持事物符合“道”的最妙的手段,是“自然无为”的主要体现。可以说,处柔守弱,是老子的一个骨干思想,在老子思想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老子的“柔弱胜刚强”有三层含义:
首先,柔弱必然战胜刚强。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6章)老子告诉人们,世上大凡刚强的东西都是死亡的象征,柔弱反倒是生命的象征,他反复强调贵柔、处弱、守雌的基本思想。将处柔守弱作为规律,又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方法、处事方式,实质是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即柔可克刚、弱可胜强、以守为攻、屈为求伸。可见,老子所谓的柔弱,绝非软弱无力,而是蕴含战胜刚强的积极态度。
其次,柔弱处下是一种不争和谦让的姿态。柔弱处下是一种积极的动态储备,绝非消极退却。在柔弱与刚强这对矛盾中,老子主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76章)按宋得星的阐释,“坚强者,过刚易折,生气已尽,故坠于下”,而“柔弱者软滋息,生气方旺,故生于上”。柔弱者,其处世态度多谦虚谨慎,谦虚谨慎恰恰是进步和兴旺发达者应该具备的品质和态度。处处小心,步步为营,重视新生事物,全身心地处理好发展中遇到的每一个小问题,才会使事业发达成功。通过“积柔”、“积弱”而成刚、成强,逐步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对于处于强大位置上的企业而言,要懂得“福兮祸之所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一时取得的成绩不要一味地沾沾自喜,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多想不利因素,做到“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勿强”(30章)、“胜而不美”(31章),不因小胜而不为,注意积小胜为大胜。
再次,柔弱是一种手段和策略,坚持柔弱才是真正的坚强。老子曾说“守柔曰强”(52章)。也就是说,能秉守柔弱,才是真正的坚强。这个结论,一是清楚地表明了处柔守弱的价值取向,真正的强大是柔弱的转化。在管理过程中,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以一种柔弱的低姿态来面对一切,这样才会以积极的心态解决问题,促进我们的进一步发展。二是讲清楚了处柔守弱的目的就是为了真正的坚强。也就是说,处柔守弱,不是消极无为,不是为柔弱而柔弱,不是以柔弱为目的,恰恰相反,处柔守弱只是手段,是为实现真正的坚强以战胜现实的强者这一目的的手段。因此,处柔守弱只是一种手段和策略,其真正的目的是“强”。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有强势和弱势企业之分,面对具备雄厚的资金、技术、产品和综合管理优势的外国优势企业,中国企业绝大多数处于相对弱势和劣势,面对如此严峻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局面,老子“柔弱胜刚强”的哲学思想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了可取的发展取向。要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必须以弱者心态,戒除浮躁心理,变“有为”的刚性管理为“无为”的柔性管理,实施“为而不争”的韬光养晦战略,避免与强大对手的正面交锋,多采用与对方结成战略伙伴的方式,“借力”、“借势”走合作发展的道路,谦虚谨慎,卧薪尝胆,后发制人。
三 老子人本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的深度契合
老子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在于“以人为本”,《道德经》五千言中关于“以人为本”的观念处处可见。我们可与从六个方面探讨老子的人本思想。
一是“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25章)的人本思想;二是“重人贵生”(13章和75章)观念包含的人本思想;三是“无为而治”(3章)方略体现的人本思想;四是“以百姓心为心”(49章)展现的人本思想;五是“天人合一”(81章)理念蕴含的人本思想;六是“尊道贵德”(51章)原则展示的人本思想。
在对“以人为本”观念的理解方面,中外不同时代的哲学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综合当今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不同学科的共同点可以发现,在主张人是主体、人是手段和人是目的这三个关键点上是基本一致的。只把人作为主体和目的,或者仅把人看作目的,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因为不把人看作主体,人的理性、尊严和价值就无从体现,人就成了只有奴性和受动性的客体;不把人作为手段,也无法体现人的主体性和实现人的目的性,人就不能创造价值。
现代管理模式中的柔性管理方式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提出来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用制度约束管理员工。而“柔性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对员工进行人格化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如发号施令,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利平等、民主管理,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能真正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优良业绩,成为企业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力量源泉。“柔性管理”的特征: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
“柔性管理”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管理方法之一,是以基本的人性假设为出发点构造的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激发人的创造性,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二是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通过“柔性管理”,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代管理科学之父泰罗曾经把管理哲学放在高于管理技术的层面,美国管理史学家丹尼尔·A.雷恩和英国的奥利弗·谢尔登更是对管理哲学倍加推崇。其实,细读老子《道德经》,它就是一本很好的管理哲学全书。老子的人本思想虽然很简约,但它为管理者提出了一整套相信人、依靠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施展人的聪明才智的管理哲学,这些思想以独特的思维视角和方式,对于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科学学,弥补当代西方管理学的某些缺陷,发展现代管理科学无疑都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老子管理思想不仅是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必将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管理科学产生非凡的影响。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