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管理理念与新时代管理变革的契合与弘扬
老子的管理理念与新时代管理变革的契合与弘扬
任晓莉
“管理理念”即管理在理性方面的概念。企业管理理念是指导企业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业经济时代,土地、劳动、资本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管理思想是以物为中心的。当今世界,知识及知识的主要载体人员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要求围绕企业的人员及知识展开,因此,企业管理理念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的以物为本向新环境下的以人为本、以知识为本转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逐步代替以物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了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以创新为目的的生产,需要迎合新时代管理变革的要求,提升管理理念,将企业的知识资源融入产品或服务及其生产过程和管理过程。管理理念的提升实质是一种管理哲学思想的娴熟运用,而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先哲们的沉思默想。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社会生活包括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法门。老子,就是一个其精神依然生活在我们当代的先哲。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治大国者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等方法论,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思考老子的管理理念,并将其合理的成分融合到现代管理理念中,对于现代管理有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价值。
一 老子管理理念的核心要素诠释
在我国诸多优秀的古代典籍中,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极其丰富、精妙的充满智慧的著作。在书中,老子以其独有的视角、独特的思维方式极其智慧地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和政治问题,并且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
1.老子“无为”思想的渊源
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人类一切事务必须遵从自然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是作为宇宙万物本原的最高实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道”作为老子的核心思想,简单理解就是一种宇宙的法则、生命的基本规律。在老子看来,为人处事,修心炼性,都应以自然无为为本,避免有为妄作。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有为,而有以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看来,在自然无为的状态下,事物就能按照自身的规律顺利发展,人身、社会亦是如此。可见,道的最根本规律就是自然,即自然而然、本然。老子认为,人们尊重道,就会天下太平;背离道,就会遭殃。“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因此,遵照大道,天下归顺;天下归顺,百姓才能过上安泰的生活,社会才会和谐稳定,“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大。”也就是说,道以自然为本,人们对待事物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如果人为干涉事物的发展进程,按照某种主观愿望去干预或改变事物的自然状态,其结果只会揠苗助长,自取其败。因此,明智的人应该采取无为之道来养生治世,也只有这样,事物才能正常存在,健康发展;也只有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意思是说: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道法自然”是老子整个社会政治思想的立论基石和本体论依据。他的“无为而治”、一视同仁主张、包容思想和柔弱谦下治术等都是从“道”引申而来的。
2.老子“无为”管理思想的三重涵义
老子的“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人生的更高智慧:它描述的是一种主动接受的状态,一种灵活的态度,意味着顺其自然,遵循事物的规律,在承认困难和问题的前提下冷静客观地寻找解决的方法,其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凡事应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尽管老子的管理思想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不过,老子的智慧不是可以即学即用的工具,而是一种思想的启迪和方向的指引。
一是无为而不敢为。“不敢为”是指不敢强以人为而伤自然人性与天道,在人类的管理活动中,要“去甚、去奢、去泰”,去除一切人为的自作聪明,或贪、或嗔、或痴等,但也不是放任而以随波逐流的方式来服膺于原始的自然,而是人文化的自然、体现对现实社会关爱的自然、包含“有为”成分的自然。
二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不为,不是一无所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为,不随意而为,不违道而为,所为之为要“辅万物之自然”,要出自事物之自然,发自自然,顺乎自然,要自然而为,而不是人为而为。只有这样的为才能顺应事物的自然进程和自然秩序,有利于事物的自然发展和成长。
三是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强调一种以人为本、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基本精神的管理艺术,认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是主张看待与处理事物时,应当以局外人的心态出发,不要一味地固执己见;“不自是”,是主张博采众长,不要自以为是;“不自伐”是主张保持宠辱不惊的心态,不要自吹自擂、自我炫耀;“不自矜”是主张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心态和忧患意识。“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的“四不”思想,是无为而治思想中的精华。
“无为”只是老子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则在达成“有为。”经由这种无为而治,天地万物各归其本位,各随自然而生,这就是无为而治的效果。
二 西方企业管理对老子管理思想的推崇与契合
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经过了4次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经验式管理进入科学管理的阶段,即把雇用工人当作“机器人”看待的“泰罗制”管理模式兴盛时期。第二次变革是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即从把雇用人员作为“机器人”转为把雇用人员作为“经济人”看待的时期,企业管理更多的是用激励的手法调动雇用人员的积极性和才干的发挥。第三次变革是企业职业经理人开始出现,职业经理人也成为企业的股东,职业经理人的利益和企业主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即从“经济人”管理时代转变为“社会人”的管理时代。这三种模式都是以一个比较固定的目标作为追求和实现的目标进行管理,基本上还都是程序化管理模式。随着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人类进入追求创新、时尚和不断进取的知识经济时代,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现在已进行了第四次变革,由“社会人”管理阶段上升到“文化人”管理阶段。“文化人”管理时代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给公司员工一定的独立自主决定权,使公司的每一位雇员在一定的岗位中,都有适应市场条件变化的选择权、调整权和创新权利,“文化人”管理模式是一种用万变的管理机制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知识经济时代而产生的新型管理形式。
从西方企业变革的历程,我们可以发现,人的因素越来越被重视,这与老子学说中的管理理念不谋而合。根据老子“道”的思想,最佳的管理之道是遵循企业管理的客观规律,因时、因地、因人、因境而定的“道”,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西方管理学家关注中国道家,尤其是老子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学习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历久不衰。他们认为《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许多企业注意从《老子》中汲取营养而加以利用,分析其经营管理理念中可以看出其中体现着老子的管理哲学。
1.美国麦格劳希尔集团创始人哈罗德·麦格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
美国的麦格劳希尔集团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始建于19世纪中叶美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多世纪以来,麦格劳——希尔集团凭借其真实可信的信息和分析成为信息服务领域的领导者。集团经营了众多在全球业界赫赫有名的品牌: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麦格希教育(McGraw-Hill Education)、杰迪保尔商务咨询(J.D.Power)、普氏能源资讯(Platts)、麦格希建筑信息(McGraw-Hill Construction)、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等。目前,集团在全球40个国家设有280多个办事机构,所属员工约21000人。这家如今年销售达63亿美元的信息服务公司,旗下拥有着全球最为知名的评级公司标准普尔和著名的Bloomberg《商业周刊》杂志。在全球知识经济发展背景下,麦格劳-希尔集团的成功与坚持创始人哈罗德·麦格劳倡导的管理理念有莫大的关系。哈罗德·麦格劳认为,“一个领导所真正能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持续进步的环境”。
环境决定一个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企业管理者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其思想方法和行为方式,对企业的经营环境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膨胀,部门不断增加,人员不断扩充,企业活动所涉及的层面也越来越广,越来越深,即使再精明能干、智慧不凡的领导者也无法面面俱到、事必躬亲,样样“有为”。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作为一名睿智的管理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下属和企业员工主动、自觉地干好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就管理而开展管理,领导者在决策上应“有所为,有所不为”,能辨别轻重,分清主次,在有关全局和长远利益的“大事”上有所为,而在无关紧要的琐碎“小事”上则有所不为。这其实就是“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另一种表述。
2.惠普公司管理理念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的契合
惠普公司和众多美国的大型优秀企业一样有着众多值得学习的公司管理理念。而这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属于其管理核心的“惠普之道”。“惠普之道”的核心是强调人本管理的理念,相信每个员工都有他的重要性,在经营中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强调公司的成功是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并不是靠某个人的力量来完成。惠普公司认为“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人力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因素。为此,他们在实践方面非常注重企业自身文化与外来优秀的当地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平等、尊重、宽容和稳健的人性化氛围,吸引了众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优秀人才,使他们的梦想和公司的目标紧密结合,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司发展和个人提升。
以这种惠普观念为基础,惠普公司形成了其独特经营策略及管理方式。这与老子强调的以人为本、强调管理者的责任和义务基本精神的管理艺术是相通的。老子主张“处众人之所恶”,要像江海一样,“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体现了“无为”这一本质内在,一种“以人为本”、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的管理思想。“有道者遵照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即循“道”而为,而不乱为,善于将日常事物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通过激发下级自身潜力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劳天下而自逸”。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虚怀若谷,胸襟开阔的素质;必须要有“容人、容事”的气度和风范;必须在识贤、求贤上要“有所为”,在用贤上“有所不为”。
3.微软公司在管理中体现的老子管理理念
美国微软公司无疑是世界上聪明人云集的地方,微软的成功关键在于它一直致力于创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助、高效率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们“个人成功服从公司成功”、“任何人的工作都是为了公司发展”、“责任至上、善始善终”的企业理念,支持人人平等,增加所有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并对员工进行一种有效的人格化管理,吸引了一大批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到微软公司工作。同时,微软公司一贯倡导员工终生学习的理念。职位意义上的培训只是员工终生学习的一种方法。公司的学习理念是:70%的学习在工作中获得,20%的学习从经理、同事那里获得,10%的学习从专业培训中获得。微软公司“善待他人,信任部属”的管理艺术使人以心悦诚服地自觉完成规定目标,能容常人所不容,行众人所难行。使员工养成对组织的忠诚、信任和责任感,而这些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工作态度才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泉,是管理成功的内在动力。可以说这是“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的本质要求。美国微软公司的管理理念也与老子以人为本的管理主导思想一脉相承。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管理思想是支配人们管理行为的灵魂,是决定管理成败的关键;而管理思想,即管理哲学,由此,管理与哲学之间就自然地结下了不解之缘。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实践证明,一位优秀的管理者,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哲学家,是一个善于将哲学原理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跨学科人才。
三 现代管理变革与老子管理思想的弘扬与借鉴
我国的企业管理尽管也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要实现企业的跨越发展,企业管理必须和时代要求紧密结合,必须调整过去老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创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策略,在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文化的同时,注意挖掘和汲取我国古代先哲们的思想精华。老子的管理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它们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只要我们能将老子的管理思想与现代的管理思想结合起来,完成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现代转化,就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效能的提升。
现代社会,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创造、新鲜事物、新的文化不断涌现,社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正如前面所述,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在历经四次变革后,正由“社会人”管理阶段上升到“文化人”管理阶段。此阶段最突出的特征是重视员工的自由发展,这与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一种新的契合,也是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的核心思想,即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实现“无为而治”。
1.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致力培养一种“不知有之”的状态
“不知有之”是指“居于领导情境中心的是被领导者,领导者只是提供服务,提供支持,提供环境,提供规则,被领导者感觉不到自己被管理,然而早已有之的领导作用却施加到自己身上。”具体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就是强调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管理应以企业员工为本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而不是企业的领导者、管理者高高地凌驾于员工之上,这样的管理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和持久的效应。
其实早在1997年世界管理大会上,就有人提出了未来企业管理的十大趋势之一——没有管理的管理。这个观点与老子的“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也有相通之处。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因为善于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常常使人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从这可以看出,老子认为管理的最理想效果是国家有了管理而百姓却“皆谓我自然”;“不知有之”——有了管理却不让人感觉到,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而不是亲之誉之,更不是畏之侮之。可以看出,今天“没有管理的管理”的观点与老子的观点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
由于诸多缘由,我们对于老子“无为而治”智慧的运用还一直处于初级阶段——“少为”,而不能把“无为而治”在管理中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完全体现出来。企业管理者要达到由“无为”进而“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管理者必须树立“无为”的态度,积极地探索管理的规律,用符合规律的“无为”的方法进行管理,按照“无为而治”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素质,修炼自己的操行,提高领导艺术,通过高超的领导艺术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2.在企业管理实践中,致力于达到“无为管理”的境界
无为的目的是为了无不为,正如不争是为了更好地去争一样,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让自然按自己的规律去运动,而人不去妄加干涉。就是管该管的事,不该管的就不要去管。将老子的无为思想运用到现代管理艺术中,就是将日常事务的决策权下放,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致力于战略方针的确定,各司其职、协力前进。管理者不置身于琐事,不费力于细节,而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影响组织的共有价值观,在平和自然的气氛中实践组织的目标,达到一种“无为管理”的更高的境界,使人人都成为管理者,人人都是重大决策的参与者,也是决策的执行者。
要达成“无为管理”的境界,管理者一要善于集权,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要善于当机立断,不为纷纭的议论所干扰;二要善于分权,对于决策的执行过程,管理者没有必要频频过问,要给员工充分的自由度,让他们尽情地施展才能,以保持他们高涨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达到如此境界,才能使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面对未来,综观世界,审时度势,筹谋大计,貌似无为,事实是更加有为,更加有效率。
3.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善于“知人善任”用好人才
睿智者知人,知人善任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知人善任,包括知人与善任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为政之本,在于选贤”,选贤务必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了解人,善任就是要用好人;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唯有知人,才能明智用人。管理者能识人用人,大才大用,人尽其才,才能无为而治。
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既是对企业管理者品行修养与管理能力的检验,也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一个好的管理者,善于发现被用者的长处和优点,这样世上就没有遭遗弃的废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用人应该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不可求全责备;世上无不可用之人,只有未被发现的人才和不会用人的人。“知人”要不以好恶而取才,有惜才之情、容才之怀;不以妒谤而毁才,爱才护才;不以卑微而轻才,既要发现那些崭露头角的人才,也要挖掘那些尚没有机会展露才学的人才;不以小过而舍才,“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切忌求全责备。“善任”要坚持德才兼备,重用人才,用人所长,注重实绩,明责授权,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权责统一。善于用人的领导人处于低位势,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如山之谷,水必往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这是一种成功的管理之道。
总而言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全面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严遵:《道德真经指归·卷八》。
老子:《道德经》。
余秋雨:《千年文化·古道西风》,中国盲文出版社,2008。
黎红雷主编《中国管理智慧教程》,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