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徐明一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的产生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人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是为了在管理过程中把人从传统的工具性管理方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避免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具有其时代的进步性与科学价值。但实现其目标所经手段的根本立足点偏差,导致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对外部环境造成了...

从《老子》道的视角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

徐明

一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的产生及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人本管理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出现,是为了在管理过程中把人从传统的工具性管理方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以避免管理过程中管理工具对人类自身的伤害,具有其时代的进步性与科学价值。但实现其目标所经手段的根本立足点偏差,导致在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对外部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污染又反过来伤害人类自身,造成了“二次污染”。

(一)以人为本管理的根本目地——解决管理对人自身的伤害

从现代西方管理理念产生之初,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与科学管理的理论伴生,并随着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现代管理中“效率至上”管理理念危机的加剧,使人本管理的理念在国外和国内蓬勃发展起来。

1.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在西方古典管理学派中存在着人本管理理念倾向,泰勒在国会听证会上的阐述直接地指出了其科学管理理论中的人本因素:所谓科学管理,不是一套效率机构,不是一套计件给酬劳的制度,也不是奖金和红利制度的科学管理,乃是工作于某一机构或产业的员工的一种完全的心理革命,它是一种关于管理层对同仁、对员工责任的完全的心理革命。

任何制度都离不开人,在采用了最好的制度之后,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人员的能力、坚韧和权威。在雇主和工人之间,应该常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上司应该找工人谈心,应当让每个工人都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泰勒以维护雇主与员工共同利益的角度,试图化解双方的冲突和矛盾,为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法约尔强调:鼓励首创精神和责任感、对所做工作给予公平而适当的报酬、对过失和错误实行惩罚、使大家遵守纪律、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以法约尔为首的“组织理论”学派从管理中人的特殊性角度,协调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巴纳德进一步将组织特性与人类特性相结合,在其《经营者的职能》及《管理与工人》等著作中将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的概念融入对组织结构逻辑上的分析,从而将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人本管理思想推向了至高点。

2.现代管理中“效率至上”管理理念的危机与人本管理理论的兴起

彼得·德鲁克指出,“管理者的职责就是使工作高效率。‘高效’和‘管理’毕竟是密切相关的。”近百年来,管理学以其对人类活动中效率性追求,得到理论与实践上的认可。但效率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性毕竟只是人类多维活动的一个方面,这种对人类活动片面化的理解,导致管理学对人的“物化”及人性的一种扼杀。在泰勒和法约尔之后的几十年里,管理学家们进一步阐释了他们对管理学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但从总体看来,都还没有突破泰勒和法约尔的“效率为本”的理论核心框架。如以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等为代表的行为管理学派,虽然强调要重视企业中的人际关系,重视对员工心理与行为的研究,但其实质还是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条件。根据《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明确提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历史的产物,阐明了人的发展过程与社会发展的统一,经历“三形态”:前资本主义社会的“人的依赖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物的依赖关系”,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个性”、21世纪必然是人类挣脱“对物的依赖性”、向更高的或更加自觉的层面上谋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时期。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之一的管理活动,其使命必然要把人类从管理链条下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以汤姆·彼得斯为代表的管理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他们认为必须进行一场“管理革命”,使管理重新回到以“人”为核心的这个“基点”上来,而且彼得斯等人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管理中的理性面,并主张从管理的多样性、不确定性、不一致性方面研究管理。这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虽没能全面揭示出人的现实的完整本性,但以人的感性或非理性的一面为依据,向传统的理性至上的管理学发起了冲击,并意在把管理学之本回归到“人”这个基点上来。迈克尔·汉默和詹姆斯·钱辟为代表的“再造理论”,奠定了“流程或作业适应于人”、“管理服务于人”的人本管理思想基础;“学习型组织”虽不能像传统组织那样给人以清晰的或可操作的组织架构,但能“让大家在组织内由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以人为本的组织理念。国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教授认为,目前人们对人本管理的理解可区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把人的因素当作了管理中的事实上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即首先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继而围绕着调动企业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展开的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第二个层面“通过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活动和以尽可能多的产出的实践,来锻炼人的意志、脑力、智力和体力,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完善人的意志和品格,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使人获得超越受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的自由发展”。

人类在从事具体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时,不断地克服各种各样的异化行为,逐步对自身本质深入认识。管理活动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的实践活动,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方式或存在方式,管理的目标只有直指以人为本的方向,才有可能最终使人类摆脱其活动对其自身的伤害。

(二)实践中以人为本管理目标的背离——人类破坏环境从而又伤害了自身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虽然没有忽视人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了管理的最终目标与达到目标的手段没有很好地有机结合的问题,从而使人对周围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且环境又反过来伤害人类自身。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老子》第二十九章)这句话是说:想要治理天下并取得成功,我看他是不能够达到目的了。天下这个神圣的存在,不能够违背其规律强而为之。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万事万物都秉性不一,有的走在前面,有的跟在后面;有的气势恢宏,有的处境悲凉;有的势力强大,有的软弱无力;有的增益,有的损毁。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东西。

如果违背了规律,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是不能实现的,当人类过度关注自身,极易陷入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中。即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有且只有人类才是价值判断的主体,从而导致环境污染、气候异常、资源匮乏、生态危机。管理活动的“甚”、“奢”、“泰”导致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从而威胁人类的生存,与人类造福自身及子孙后代的目标背道而驰,甚至连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饮水、食品都不再安全。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缺乏。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是因为承袭了西方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模式,同时也得益于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但也应看到在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资源过度消耗,垃圾成堆,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严重。这与以人为本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社会和谐发展手段的不健全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人们狭义地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管理过度关注满足人眼前欲望的盈利行为,错误地认为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些开发和建设活动不尊重客观规律、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只注重满足人类自身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忽视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人们的头脑中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缺乏对忽视规律所造成的环境的“二次污染”的深刻认识。

二 以道为本管理理论的构建及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解构

任何一种经典的管理理论的产生、运用和发展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时代的进步意义,同时,其理论的本身及实践的运用都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要避免管理理论的弊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等管理理论的目标,使个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万物的本源规律“道”,相应地归纳出为各种管理理论本源的管理理念——道本管理理念。

(一)道本管理的概念及其方法论的逻辑构建

世界万物皆有其规律,此为道。人类的管理,是典型的人类干预外部世界的行动。因此,基础必须是对规律的尊重,这包括了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尊重,也包括了对人性规律的尊重。以对规律的尊重为前提的管理,称之为“以道为本的管理——道本管理”。

“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第一章),由于“道”是终极的形而上的概念,无论用何种方式表述,都是一种不断接近其内涵实质的过程,永远无法达到其“名”与其“实”的完全统一。所以,我们需进一步用逻辑构建的方式对“道”进行方法论层面上的探索,从而达到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的目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第四十二章)“道”产生了自然万物的本源一,这个本源一又产生出阴阳对立统一体,两者相交生成一种交融和谐的状态,这种内涵“三”的状态变化、产生出千差万别的各种自然的事物形态。自然万物背阴而向阳,两者互相激荡而成新的混合体。“物本”与“人本”为阴阳对立统一的伴生物,必归于其载体“负阴而抱阳”的“自然”万物并回归于自然规律的大道。《老子》中对道的阐释暗合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及现代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内容,主要体现在:

1.“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对立统一,共生转化。指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中,基本规律、核心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

2.“道法自然”,“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自然”与“万物”的法则,是人类应该遵循的总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从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视角论述了人类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规程中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从“三”到“一”及从“一”到“三”,体现了个性到共性、共性到个性的归纳与演绎过程。与华莱士(W.L.Wallace)的科学研究推理模型基本理念相合。

b0000001000000200000000000031701.jpg

图1 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资料来源: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第70页。

(二)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方法论视角的解构

只有从道的视角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重新审视并重视规律,人本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实现其目标的手段才不会相背离。所以,道本管理理念是人本管理理念能真实、完整地实践的基础。

1.管理以道为本要求“阴”“阳”平衡互补

从道的角度去管理,追求的是一种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共生的发展方式。所以,道本管理对于人本管理理念不是单纯的支持,更不是单纯的批判。以道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人本”与“物本”的和谐统一。人性化管理与非人性化管理的统一运用,科学管理方法与精神管理方法的和谐运用,管理理念中西、古今涵化,同时技术与文化完美结合。

2.管理以道为本要求人的意志统一于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性规律这三大规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顺应了社会的进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使人们在管理过程中不再被被动驱使和控制,使人们的自我价值、人格与尊严得以实现。道本管理进一步提升这一理念把人的意志与规律统一起来,即“从心所欲”又“不逾矩”,以服务于人为根本的管理方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人性规律这三大规律。

道本管理理论把人本管理理论的立足于人,提升到直指人心规律的层次。首先应在心理契约这个层面上认识管理,从构建心理契约入手进行管理。在充分确立和尊重员工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沟通与培训,增进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相互期望与义务了解,不断提高双方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同时,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宣传手段,加强企业对外沟通与传播,提高企业的社会认同度、满意度和影响力。人本管理理论并不排斥传统管理理论所奉行的“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以道为本的管理追求扬善抑恶、扶弱济困、共同发展的原则与方法。为员工的自我管理提供基本资料和搭建平台,培养优秀的组织风气。将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者转变成服务者,从而达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共同实现,促进人与企业共同发展。

3.管理以道为本要求归纳“术”入“道”,演绎“道”入“术”

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与传统的管理方式一样,都没有将具体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从“术”的层面上升到“道”的境界。只有通过归纳与演绎的现代管理思维逻辑,把人本管理的理念提升到道本管理的层面,再从道本管理的层面衍生出人本管理的理念,使道本管理理念作为人本管理方法等理论指导根基,才能使人本管理等管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扬长避短,发挥其最优的效果。例如,由于人的自主性的存在,一旦人受到不情愿的控制,就会产生对抗的情绪。基于人本柔性管理也不过是控制技术上的新工具,只有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社会的全面发展,服务于自然的全面发展,才能将人导向正常健康的发展之路,造就文明人和发展文明管理,推动国家和世界的文明事业的进步。

本文以《老子》提出的世界万物的总规律“道”为视角,分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的产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以道为本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对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的再认识,指出只有将管理提升至“道”的境界,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管理只有以科学方法论为依据,发掘优秀传统文化“道”的作用,并作为企业管理理论的文化基础,西方优秀的管理理念才能真正植根于中国。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