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无为”“无知”不是愚民政策
12.问:先生的这一思想和您作的解释,使我想起了纳粹德国及其法西斯党魁阿道夫·希特勒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为。这个杀人魔王正是在“德意志高于一切”的“爱国”口号下,把千千万万德国人赶到欧洲战场杀人,也被杀,给整个欧洲也给德国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同样,在东亚,日本军国主义毒化了日本人民,也是在“爱国”“大东亚共荣”的旗帜下把他们驱往中国,驱往东南亚,对中国人民和东南亚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几百万日本人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炮灰。
答:以“爱国”为幌子驱使和欺骗民众实施“有为”、胡为,进而扰民、虐民、害民者,古往今来,这样的统治者、独裁者,不知有多少!又不知有多少芸芸众生为之付出了生命和财产的惨重代价!我之所以主张“无为”,实行“无为政治”,就是为了让百姓安安稳稳地生活,平平静静地生活,不要让百姓在少数统治者的“有为”和胡作非为下失去他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更不能让老百姓为他们蛊惑人心的动人口号所欺骗,为他们的胡作非为去做牺牲品。
13.问:从这点看来,先生不仅是大智慧之人,还是有大恻隐之心之人。
答:还是那句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14.问:“无为”是“以百姓心为心”最核心的内容,因为“无为”合乎民心。老百姓不希望被驱使、被榨取、被压迫的“有为”。他们的平常心只希望平平静静地生活。但我有一个问题,“无知”是不是“以百姓心为心”的另一个内容?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是因为《道德经》第十章中的“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在有些本子里又作“爱民治国,能无知乎?”上面我们讨论过这个差别。如果作“无知”解,那么,“无知”也应该是先生“以百姓心为心”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可以引申为:先生主张“无为政治”,不仅主张“无为”,要求统治者少扰民、不扰民;同时也主张无知,要求老百姓不必有多少知识。能不能这样认为:“无为”是对统治者说的,“无知”是对老百姓说的。如果是这样,那“无知”是不是愚民政策?
答:“无为”的侧重面在统治者,但统治者真正“无为”,被统治者也就“无为”了。“无知”的侧重面在百姓,但也不排斥统治者。老百姓“无知”好统治,统治者“无知”也就能“无为”。统治者“知”愈多,“为”也愈多。所以不能认为“无知”仅仅要求老百姓,这也是对统治者的要求。在“无为”和“无知”之间有内在联系。我的“无知”同“无为”政治哲学是统一的。你们往往用愚民哲学来批评我,有失偏颇。我不仅是“愚民(下)哲学”,还是“愚上哲学”,“上”是统治者。上下都愚,都无知、少知,这世界“为”就少了,也就安宁了。你只要仔细读读《道德经》,就可以知道我提倡的“无知”,不仅是指老百姓,也指统治者。如我在第二十章中说的“绝学无忧”,第五十二章中提出的“塞其兑,闭其门”(塞住知识的穴窍,关上知识的大门),都是泛指的。“无知”和“无为”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你们许多学者写了许多书,都批评我是“愚民政策”,说我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用愚民政策帮助他们维护统治。这表明他们并没有读懂我的书。历代统治者或许是这样做的,那是他们的事;他们使自己有知有为,而要求老百姓无知并忍受他们的有为。我要求的是上下都无知无为。他们从我的书中取其需,为其用,这是他们的事。我管不了身后事。也管不了他们的嘴,管不了后人对我的误解、曲解。就好像我管不了你们硬加给我一顶“愚民政策”的帽子一样。
15.问:先生这一解释,澄清了影响我几十年的错误认识。几十年来我们的学者,他们写的论著、教科书,都是以“愚民政策”的贬词批评您的相关观点的。今天我才明白了您这一思想的本义。可见,要正确理解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准确领会思想家的思想真谛也不是容易的事。
答:比较能表述我这一思想的是《道德经》的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这段话,是许多人加我以“愚民政策”的根据之一。其实,我是主张不要让老百姓胡思乱想,但必须让他们吃饱肚皮;不必使老百姓有高远鸿志,但必须强壮他们的筋骨,应当使老百姓无妄知无妄欲。这样,自作聪明的人就不会妄作主张、胡作非为了。许多人把“常使人无知无欲”解释为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是望文生义的解释。心和志,腹与骨,前者是虚,后者是实。我并没有主张摒弃人的基本欲望。无知无欲,是强调不妄知、不妄欲,并非什么都不知、什么欲望也没有。腹实,骨强,心虚,志弱,就能达到无为无不治的境界。
须知,“无为而治”,这“治”,也是历史变迁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太古时代无所谓治不治。太古无为而民自化。按照你们的说法,后来社会发展了,才出现了“贤”与“恶”,“财”与“货”,“欲”与“求”,才有了“盗”与“争”,有了“愚”与“智”,社会才变得不公正,不太平。我是主张返璞归真,回到这种自然淡泊、不争不盗不乱的社会中去的。人民无妄知、无妄欲,心志常虚,而腹实骨健,则少数自作聪明的人也不会有所为,社会自然清静自化而无不治。不少学者批判我复古倒退,还有些学者认为我的这些主张是要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程度,以突出人的生物性,使人类都接近牛马。我真怀疑,他们有没有把我的书读懂?
16.问:先生的用意我明白,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不可能再回到太古时代去了,因为已不再存在太古时代那样的社会条件,“无为而治”如何推行呢?
答:少扰民或不扰民的原则,我以为同时代条件关系不大,无论是古代、中世、近世、现代都适用。无为而治,即不治之治。少扰民、不扰民就是不治之治。春秋时,蘧伯玉治卫很有成绩。孔子的学生子贡使人问蘧伯玉:“何以治卫?”对曰:“以不治治之。”汉代王充解释说:“夫不治之治,无为之道也。”(《论衡·自然》)治道多了,必定扰民。时代不可能再回到太古时代,无为而治的少扰民不扰民原则却不能丢,哪个时代都适用。为“无为”,少扰民,不扰民,则无不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