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22.问:因为是至理名言,因此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学者引证,虽文字小有差别,其义则一。《韩非子·解老》、《淮南子·齐俗训》、《文子·道德》诸篇均作“治大国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注引作“理大国者若烹小鲜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陈寿评语引作“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后汉书·逸民传》引作“理大国若烹小鲜”。文词小有...

“变法”不能“数变”“数徙”“数挠”

22.问:因为是至理名言,因此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学者引证,虽文字小有差别,其义则一。《韩非子·解老》、《淮南子·齐俗训》、《文子·道德》诸篇均作“治大国若烹小鲜”。《后汉书·循吏传》注引作“理大国者若烹小鲜也”。《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陈寿评语引作“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后汉书·逸民传》引作“理大国若烹小鲜”。文词小有别,文义则一。《诗》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意思都是从《道德经》第六十章转过来的。历代还不知有多少人引证过您这句名言,说明这句话的内容、它所反映的哲理,是非常深刻的,值得后人特别是统治者慢慢咀嚼;或许他们感到不是鱼的鲜味,有些苦涩,但却太值得人回味了。可是历代到底有几个统治者嚼出其中的真味来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都是反先生之道而行之,把小鱼炒得稀巴烂,把国家治理得一团糟,然后再来收拾残局,于是,小民百姓就只能充当被炒烂的小鱼的角色了。

答:烹鱼,总得翻煎,不然不会熟。但要小心,不能乱翻,不然会把鱼烧成鱼酱,上不了台面。同样,我的“无为而治”,也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要十分谨慎小心。尤其是治大国,由于地广人众,情况复杂,治理时得考虑各种情况、各种因素,不能情况没有吃透就瞎指挥,更不能凭统治者个人的好恶,想怎么干就怎么干。许多事就是这样干坏的。韩非对我这句话的解释很有道理,他说:“工人数变业则失其功,作者数摇徙则亡其功。一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人之功矣;万人之作,日亡半日,十日则亡五万人之功矣。然则数变业者,其人弥众,其亏弥大矣。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韩非子·解老》)

韩非是个改革家,他主张变法,但要求对变更法制等问题必须十分谨慎(“重”,慎重的意思)。他用简单的计算说明,不能“数变法”,因为那会扰乱了民众日常的生活秩序和国家的正常秩序。对关系到全社会大多数人的事情,不能“数变”、“数徙”、“数挠”。治理国家,必须像烹小鱼那样,十分谨慎小心。

23.问:王弼注释先生这句话也说得好:“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老子注》第六十章)国家越大,统治者越要虚静——冷静,然后才能得人心。

答:“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第六十章)世界上“鬼”事情多得很,许多“鬼”把好好的事情搅坏了。如果用“道”来君临、治理天下,就可以使坏事的“鬼”不起作用。并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它起的作用不能害人。治理国家贯彻“无为”的原则,就可以使本来能为害的东西,譬如“鬼”,起不了坏作用。相反,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有所作为,胡作非为,那就会给“鬼”以可乘之机,给国家造成危害。

24.问:汉代的王充曾说:“圣人以道临天下,则公道昭明,人心纯正,善恶祸福悉听于人;而妖诞之说,阴邪之气,举不得存乎其间,故其鬼不神。”(《论衡·王道》)这也是一种解释吧!

答:但他没有强调我的“无为而治”,没有突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思想。他谈的主要是人心和王道。我的“道”是道家的“道”,自然之“道”,“无为”之“道”;他说的“道”是儒家的“道”,“王道”。两种“道”,两种意思,两码事。王充对我思想的理解,不如韩非准确,韩非在不少方面接受了我的观点。他说:“圣人在上则民少欲,民少欲则血气治(内心平静)而举动理(行动有节),举动理则少祸害……故曰:‘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韩非子·解老》)鬼就是祸害,祸害就是鬼。无为少欲,不会有鬼;有为多欲,鬼就会出现、闹事。王弼讲得也有道理,他说:“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王弼时玄学盛行,对我的思想理解得也比较准确。东汉时的王充,虽然批判儒学,却不能摆脱儒学的影响,对我的思想观点的解释,就会出现偏差。我的政治思想同儒家不同途也不同归,扯不到一块去。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