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33.问: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读到先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时,沉思良久,恻然有感,下令罢极刑而以囚役的刑罚代替之。先生之言,仁者之言也。连朱元璋这样独裁的君主也被您的格言打动了。答:恐怕历代君主真正懂得这句话的人不是很多,因为他们以为老百姓都是怕死的,不能真正懂得老百姓为什么不怕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朱元璋的思考,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

33.问: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读到先生“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时,沉思良久,恻然有感,下令罢极刑而以囚役的刑罚代替之。先生之言,仁者之言也。连朱元璋这样独裁的君主也被您的格言打动了。

答:恐怕历代君主真正懂得这句话的人不是很多,因为他们以为老百姓都是怕死的,不能真正懂得老百姓为什么不怕死。朱元璋能理解这句话,因为他来自民间,也曾经是老百姓,懂得老百姓由于不怕死才造反起义的道理,所以他能在一定程度上领会我的话并去实践,不以死惧民。但他却懂得以死惧官,懂得以死来吓唬统治层中某些不法者。例如,他用剥皮揎草的酷刑来对付贪官污吏就很有作用,把贪官杀了后剥了皮填上草,挂在衙门口,让继任的官吏每天感受到“死”的威胁,不敢受贿贪污。“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贪官畏死,正可以死惧之!”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认识我讲的这个道理,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我“无为而治”的思想。“不以死惧民”与“以死惧贪官污吏”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一弛一张,或许更能保住统治者的江山长治久安。

34.问:统治者才智的差别是很大的,有很高明的统治者,也有很低劣的统治者。先生对不同的统治者也作了分析,您说:“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六十六章)先生这段话,也是对统治哲学的精辟概括和总结。是啊,统治者要顺利地统治人民,不仅要不重刑措,不以威胁民,不以死挟民,还需要用诚恳的言辞,对人民表示谦虚。要领导人民,应该先把自己放在人民之后。因此,圣人在人民之上进行统治,却要使人民不感到有负担;虽然是站在人民之前进行领导,却不要使人民认为对他们有妨碍。这样的统治者才是高明的统治者,高素质的统治者,天下的老百姓才会对他爱戴而不厌弃。这样的统治者能取得人民的信赖和社会的承认,是因为他从不跟人家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赢得过他。能成为这样的统治者就是圣人了,可是能成为圣人的统治者到今天还是理想中的人物。统治者若能成其为“以言下之”、“以身后之”的圣人,那就是到达“至治”之世了。先生或许是提出符合这种政治理想的政治家,先生如果当权,也许能成为这样的政治家,您的政治理想或许会变成政治实践。

答:我只是一个学者,永远也不会去从政。学者可以提出他的政治思想,设计治国蓝图,阐明他的政治哲学,却不会成为实证的统治者。当统治者就成不了哲学家,因为功利主义一定会限制他的哲学思辨。也许你们今天有“君师统一”的政治模式,我那个时代,或者说是在古代、中世纪社会,都没有出现“君师统一”的模式。我提出我的政治设想和政治家的“圣人”模式,不是不可能,而是时代未到。我相信会有一天,世界和社会会按照我的设计模式来策划、组织和运行的。“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的“圣人”模式的统治者会出现的,但不是我,也不是现在。将来会出现这样的统治者、领导者。至于我,只是一个学者,或者说得高些,是一个哲学家。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