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6.问:《老子》第十二章是论述人的感觉的。口、耳、鼻、舌、身是人的直接的感觉器官。人欲又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来享受的。您非常形象化地说明了人的感官、感知和人欲的关系,很容易懂。这一章又是《道德经》中论述禁欲主义思想最完整的一章。五色、五音、五味分别属于感官的视觉、听觉和味觉,驰骋田猎则具有全身心的兴奋作用。人类正是通过感官的感...

五色、五音、五味皆“生之害也”

6.问:《老子》第十二章是论述人的感觉的。口、耳、鼻、舌、身是人的直接的感觉器官。人欲又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来享受的。您非常形象化地说明了人的感官、感知和人欲的关系,很容易懂。这一章又是《道德经》中论述禁欲主义思想最完整的一章。五色、五音、五味分别属于感官的视觉、听觉和味觉,驰骋田猎则具有全身心的兴奋作用。人类正是通过感官的感觉来直接体察享受人生的甘苦的。充分享受即为“甘”,不能享受即为“苦”。有些人有充分的条件能够充分享受,有些人就不具备条件无法享受。物质生活的差异、贫富贵贱的区别,就是通过这些感官享受的有与否、多与少而得以区分并显示出来的。所以,先生从五色、五音、五味等人的感官功能上来讲人欲,抨击纵欲主义,是对的。

答:五色,指青、赤、黄、白、黑,这里泛指一切令人眼花缭乱的事物,包括女色。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人之常情,都以看见鲜艳的颜色为愉悦,然而,五色使人眼睛看花,会导致目盲。五音听多了,会使人耳聋。五味嗜尽,会使人口味丧失。说目盲、耳聋、口丧,是极而言之,不是真的如此。反之,一般人都喜欢五色、五音、五味,但很少人懂得无色之色的价值,认识无声之声的意义,难以领会无味之味的内涵。庄子由我的话引申开去说:“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熏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庄子·天地》)《淮南子》也写道:“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声哗耳,使耳不聪;五味乱口,使口爽伤;趣舍滑心,使行飞扬。此四者,天下之所养性也,然皆人累也。”(《淮南子·精神训》)他们都承继了我的思想,内容大同小异。值得提一提的,是庄子称这些感官享受是“生之害也”,刘安及其宾客说这些感官刺激“皆人累也”。他们都指出过度的人生享受、感官刺激,对人徒有害而无益。

我历来主张为腹不为目,吃饱穿暖,不追求享受,抑制感官刺激,是为了“守道”。纵欲和守道是对立的,背离的。求道、守道,需要本心虚静。不加抑制地视五色、听五音、尝五味,就会“失性”。好难得之货,必然妨碍“道”的遵行。圣人为“内”不为“外”,“内”即“道”,“外”为“欲”。为求道,必抑欲。只求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摒弃色、声、味、田猎、好货之事。虽然五色毕陈,五音毕奏,五味毕献,难得之货毕呈,再加之田猎之事毕至,也不足以扰乱圣人之心。原因就在于他的心思、他的追求,全在“道”的探求和实践上了。

7.问:但是,这种清心寡欲的生活准则,只是圣人的追求。他“去外取内”,是为了求道而不乱心,要不乱心就必须淡泊宁静、清心寡欲。然而,对常人,对一般老百姓,可不能这样要求吧?

答:我们前面已经讨论过,“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第五十七章),也议论过“财货有余,是谓盗竽”(第五十三章)。我以为过分的物欲追求,对百姓、对国家,都不是好事,都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造成社会的不均和不公,积成社会的“大怨”(第七十九章),成为矛盾的源头,罪恶、暴力的渊薮。人的无穷尽的欲望如果不加抑制,就不能清除造成社会“大怨”的罪恶源头,就不可能达到社会的至善境地。所以,从全社会的意义上说,抑制人的各种欲望,就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事,而不仅仅是圣人的事。整个社会纵欲、贪欲,圣人再清心寡欲,也没有用。圣人守道,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只能起到示范作用、表率作用。自然,他守道,也传道、布道,为的是说明不纵欲、不嗜欲的道理。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