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示人以弱的策略原则
8.问:先生说,您的处世哲学是淡泊、退让,但您这里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又包含着战胜别人的思想。这不是同您的淡泊、退让相矛盾的吗?
答:前者是原则,后者是为了保护这个原则。在复杂的人世间,只有前者,没有后者,前者的目的是达不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也包含着策略原则。
9.问:先生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先生自身,内非不明,也非不强,而只是示人以昧,示人以弱。示人以昧以弱,是对付外部世界的一种策略,实际上内在是明不是昧,是强不是弱。这既是先生的处世哲学,也是先生的策略原则。处世哲学和策略原则是很难区分的。先生这一思想,使我想起韩非借历史故事对您这一观点的一段发挥。春秋时,楚庄王想要讨伐越国,庄子知道了,去劝说楚庄王不要这么干。庄子问:王为什么要伐越?楚庄王说:越国现在政乱兵弱,正是好机会。庄子说:“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为盗于境内,而史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楚庄王觉得庄子说得有理,就停止了伐越,韩非子为此评论说:“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韩非子·喻老》)韩非子的引文作“自见之谓明”,所见本当有不同,但同先生说的“自知者明”是一个意思。庄子的比喻生动而深刻,人之智如自己的眼睛,百步之外可以看得分明,却独独不能看见自己的眼睫毛。楚国的政乱兵弱比越国严重得多,却认为自己强大得不得了,要采取伐越的冒险行为,可见懂得自知之明要比认识别人困难得多。
答:知人难,自知更难。原因就在人往往容易以自己为中心,外界事物或许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却难以正确认识自身。主客体换个位置,就变成“旁观者清”,因此聪明人也需要旁人的指点和批评。能有自知之明的人,在认识的能力和水平上应当超出常人。而这往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所以,《吕氏春秋》说:“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先己》)又说:“存亡安危,易求于外,务在自知……败莫大于不自知。”(《自知》)这些话都出自于我的思想而有所发挥创造。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