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梁者不得其死”
“强梁者不得其死”
14.问:先生言之有理。我辩不过先生。我想,作为道家的生死观和处世哲学,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必有它存在、流传和被一些人信仰的理由。不能随便以“革命”的名义给它加上什么帽子的。对此,我表示歉意!
答:不同道,看法也不同。我是以无欲、无为、柔弱、退守作为全真保性的处世哲学和生命哲学的内容和基础的。我从不主张用强暴性、侵略性的进攻,换取生命安全的保障。《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论述道是万物的总根源(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但这一章的最后两句是:“‘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什么叫“强梁”?河上公有一个解释,颇合我意,他说:“强梁者,谓不信玄妙,背道叛德,尚势任力也。不得其死,谓兵刃所伐,王法所杀,不得以命死也。”(《老子章句》第四十二章)教父,即学父,就是你们今天常说的师傅。《方言》六云:“凡尊老,南楚谓之父。”强暴的人是不得好死的,我相信这是真理。我要把这个道理作为教人做人的原则。
为什么我要把“道”的总原则和“强梁者不得其死”这两个似乎不相关的命题联系在一起呢?就是因为我主张“道”与退守、柔弱的处世哲学、生命哲学,在本质和内涵上,是一致的。王弼注云:“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则必如我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若云顺吾之教,必吉也。”(《老子注》第四十二章)都能做到不为强梁之人,这世界就和平了,就太平了。强梁之人之所以不得好死,是因为这些人把自己放在众矢之的的位置上,这种事,历史上不胜枚举。柔弱者常能保其真,全其生,是因为他不构成对别人的威胁,因此别人也不会把他当敌人来对待。
顺便说一句,“强梁者不得其死”,是古代民谚,不是我的创造,只是为我所借用。《黄帝金人铭》曰:“盖古有是语,而老子取之。”正是如此。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经验的另一面是,以柔弱、退让处天下,也因此能得人,得人心,得天下。这是我待人处事、立身处世的大原则,是合乎“道”的总原则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