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8.问:我理解先生的意思。王弼对这句话曾作过这样的解释:“无私者,无为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老子注》第七章)把自己放在最后,反而占先;置之于度外,反而保全。保存自己身体的存在,是以退为进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以说是“成其私”。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保存自己。有了身体这个人的生命寄托体的存在,才有可能得到益处。王弼这样解释先生的观点,不至于出入太大吧。从某种意义上说,先生以退为进,也是为了保全自己。说先生的动机和目的是“私”,也不为错。谁愿意在生活中寻求失败、倒霉乃至死亡?求保全,求成功,求胜利,最简单的是求生存,不要说人类这种万物之灵,就连动物,哪怕是最简单的动物,也是如此。否则就谈不上生命存在的意义,也实现不了生命的价值。
生命观是哲学观的一个基本问题,哲学家的探索都离不开这个问题。如何实现生命的存在与价值?这就有个策略问题。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取,向前的方式,进的方式,硬的方式,斗的方式,毛泽东的斗争哲学即其代表。一种是退守,向后退的方式,软的方式,先生的哲学就是代表。一般说来,是强者进取,弱者后退。进取成效快,成功率高,但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最后还得算一笔账,合算不合算;退守成效慢,进度慢,短时间内收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比较稳妥,不必做出巨大的牺牲。这一直是人类在自然和社会运动方式中的两种抉择。先生是主张以退为进,不为天下先,认为从长远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这样做反而能成为事物的首长,获得成功。原因就在于这种策略合乎“道”的自然运行。“道”不同,策略也不同。我现在才比较透彻地了解指导思想和策略思想的同一性。先生的“道”是无为,策略自然是退守。这是合乎逻辑的。
答:这样说,你就说到点子上来了。策略是“道”的实现形式。不同的“道”,是以不同的策略为保证的。所以,你专门同我讨论我的策略思想,这可算是找对了门了。你的解释我同意。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