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星期五
首页/道德经/“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23.问:历史决不会论定先生是权谋家的鼻祖,这点,先生完全可以放心。全世界的学者都是把先生当作伟大的思想家来看待的。权谋家会施展高超的阴谋诡计,但决成不了思想家,这是历史的结论。我们还是回到“藏而不露”的问题上来吧。先生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是修养也是策略

23.问:历史决不会论定先生是权谋家的鼻祖,这点,先生完全可以放心。全世界的学者都是把先生当作伟大的思想家来看待的。权谋家会施展高超的阴谋诡计,但决成不了思想家,这是历史的结论。我们还是回到“藏而不露”的问题上来吧。先生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几句话也是辩证法的一种表述,先生指明了: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是一种情况,实际上又是另一种情况。表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有时完全相反。但这几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藏而不露的策略思想的表述:最圆满的东西却好像有欠缺,但它的作用没有败坏;最充实的东西好像很空虚,但它的作用没有穷竭;最正直的好似枉屈;最灵巧的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似乎不会辩论。这些情况,都表明一个事实: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深藏不露的。小有才能实际上十分浅薄的人,才会处处表现自己。这既是一种品德修养,也是一种方针策略。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醋晃荡。锋芒毕露的很多是肤浅的,真正有本事的大多是深藏不露的。深沉、博识和机智,不仅是才能含金量的显示,也是一种品格和策略的内涵。“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难就难在“若”字上。没有“大直”、“大巧”、“大辩”真功夫的人,想“若”也“若”不出来。因为这需要货真价实,需要足斤足两,需要炉火纯青。不知先生同意不同意我将您这几句话作策略思想上的理解?

答:既然人们对我说的“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可以作不同的理解,你把这几句话理解为是我的策略思想也未尝不可。但前提必须真正是“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应当名实一致,就是你说的货真价实。在名实一致、货真价实的先决条件下,才有策略运用意义上的“若”字。它既是人的品德的标尺,也是策略的表现。有才能的人不显露才能,有本事的人不炫耀本事,从策略上说,是不暴露自己,隐蔽自己,同时也是保护了自己。“若”的意思是“好像是”而实质上不是。从策略上说,是一种伪装,是保护色。你处处显示自己的才能,喜欢出风头,看似风光,实际上是暴露自己,那就容易遭到别人攻击,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甚至遭受灭顶之灾。这是“退”的策略,也是“进”的保证。“大盈”、“大巧”等之所以为“大”,是因为注意到不为“大”。

这种隐蔽自己真实力量的方针,其实也不仅是故意伪装。因为按照对立面互相转化的规律,既然一个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临界点),必然会向其对立面转化,那么为了防止这种变化的突然性,减缓它转化的速率,只有在事物内部预先容纳一点它的对立面,如在“大巧”中容纳一点“拙”,才能在一个相当时期内保持它的稳定性,防备产生防不胜防的突变。如果只是“巧”,处处显示自己的“巧”,显示自己的“直”,表现自己的“辩”,那就可能“弄巧成拙”,直折为屈,辩变成讷。只有在“巧”中容纳一点“拙”,在“直”中深藏一点“屈”,将“辩”表演为“讷”,那才能长远地保持着“巧”、“直”、“辩”,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叫做“其用不弊”、“其用不穷”。这几个“若”字,是辩证法的灵活运用,是对“物极必反”的策略思想真正领悟并灵活运用的经验总结。

24.问:宋代范应元说得好:“大巧者,至妙天机,故若拙也。大辩者,不言而信,故若讷也……唯其如此,故能大也。”(《老子集注》第四十五章)争大不能为大,反而会变得渺小;实为大而甘为小,大变不了小。不以为大,反能成其大。这就是以退为进、藏而不露的策略。策略用之得当,必能得其成功。

答:相反而相成,相反而相用。灵活的正确的策略,就是辩证法的具体运用。直而不屈,其直必折;巧而不拙,其巧必劳;辩而不讷,其辩必穷。这都是因为不明相反相成的道理,不懂“反者道之动”的原则和策略。世上人好胜心强,总想胜过别人,压倒别人,不想吃亏,不懂得越是热衷于战胜别人反而越不能取胜。弄巧会成拙。清静正天下,退守安天下,无为守天下。以不胜胜之,才是胜之道。

25.问: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反者道之动”是先生的策略的指导思想。按照事物相反相成、相反相用的“反”字来考虑问题,也就是用对立面的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来确立策略思想和行动方针,办事的成功率比较大,也能保护自己,防止向反面的转化。“反者道之动”,非常精辟地体现了先生“道”的哲学的策略思想。

答:关于我的策略思想,我们已经讨论了不少问题。如果不是和你进行这次讨论,我也不会系统地作这样的概括。如果要把我的策略思想的某些内容再作归纳,我以为还有四个问题可以谈一谈。这就是:一,防微杜渐;二,从难处着手;三,不骄不矜;四,功成身退。这是策略思想的几个具体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立身处世态度。

26.问:非常想听听先生有关这四条的指教。

答:先谈第一条吧:防微杜渐。我认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第六十四章)这是我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思想。要在事情发生前就抑制它的苗子,要在事情还没有混乱前就把它处理好。这是一个重要原则。你们都懂得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防微杜渐,就是在量变还没有引起质变之前处理事情的办法。“为之于未有”,这是上;“治之于未乱”,此为次。最好自然是能做到“为之于未有”。退而求其次,在事情已经发展到“有”的阶段,不得已,只能“治之于未乱”。“没有”——“有”——“未乱”——“乱”,是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越是到后面越麻烦,越难办。在事情没有发展到严重阶段时治理,比较好办。所谓“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就是这个意思。《尚书·周官》说:“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汉代贾谊说:“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其于大乱。”(《新书·审微》)《淮南子·说山训》云:“事之成败,必由小生。”做人、理家、治国都是如此。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shiwenxuan.com/daodejing/2023042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