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善于抓住根本》如何学习
学习要善于抓住根本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常常被看作智慧的化身,其实,爱因斯坦童年时表现平平,他开口说话比一般儿童晚,喜欢一个人玩,被称作“沉静的孩子”。到了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开始表现得与众不同,他说:“当我还是一个相当早熟的少年的时候,我就已经深切地意识到,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都是毫无价值的。而且,我不久就发现了这种追逐的残酷,这在当年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着的。”爱因斯坦这段话让我们感到,他不但善于从书本上学习,还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一个乳臭未干者,就能够对人性、人生、人类社会有如此深刻的洞察,对世俗生活中的问题有如此敏锐的感悟,说明爱因斯坦认识问题的独特和高明,说明他善于发现并牢牢抓住问题的根本。爱因斯坦这一认知上的特点影响着他的一生:他一生都过着简单淳朴的生活,他“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而是把它看作“猪栏的理想”。当爱因斯坦投身科学研究,开始他的学术生涯后,这一特点让他受益无穷。他说:“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导致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撇开不管,把许多充塞脑袋并使它偏离主要目标的东西撇开不管。”
抓住根本,就是抓住事物的纲,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客观世界纷繁复杂,各门学科内容纷呈,要想了解它,把握它,必须善于分清本末、主次、重轻、主从。学习中抓住根本的意义在于:一是让我们统揽所学内容,做到纲举目张。中国有句俗话,“牵牛要牵牛鼻子”,为何?因为只有牵住牛鼻子,牛才可能跟你走。“纲举才能目张”,纲,是渔网的总绳,提起它,网眼才能张开,打鱼才得以进行。关于这一点,语言学家王力在介绍他的读书方法时,谈的第一条经验就是要读书的序列,“序列常常讲到书的纲领、目的”。数学家杨乐,也曾谈到读书要从目录开始,并最终回到目录。他们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在学习时抓住根本,让根本来统领学习,让根本来指导阅读。二是排除干扰,不被所学对象的枝蔓所绊,守住目标,坚持正确的方向。正如爱因斯坦所言,他之所以能够坚持自己的研究,正得益于此。这在爱因斯坦的大学生活中就表现出来了,他说,从那时起,“我逐渐学会抱着某种负疚的心情自由自在地生活,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我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我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但是我‘刷掉了’很多课程,而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理论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正是这样的选择,让爱因斯坦很快就了解和把握了他所研究领域的情况,并走到了该领域的最前沿。大学毕业后的第5年,即190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6篇论文,在3个领域取得了4项历史性成就,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物理学上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三是它有利于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根本是客观事物的“筋”,是科学知识中的“线”。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规律就是其中的联系,根本规律就是贯穿事物始终、对事物方方面面都有影响的本质联系,就是事物的根本,就是所学中的根本,把握了它,就找到了事物的“魂”,就抓住了学科的“线”,就有可能让我们在思想上将所学的各方面内容构成一个体系,加深我们对所学的理解,强化我们对所学的记忆。这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936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高等教育300周年纪念会”上做了一次讲话,他在讲话中说,我“反对认为学校必须直接教授那些在以后生活中要直接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种观点。生活所要求的东西太多种多样了,不大可能允许学校采取这样的专门训练。”他还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爱因斯坦的讲话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说的。如果转换角度,站在求学者的立场看,就是要我们努力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掌握所读专业、学科、所读之书的根本,打牢基础,以不变的根本,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来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实践。爱因斯坦的经历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众多学人求学的经验都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