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方的列宁》如何学习
学习有方的列宁
列宁9岁上中学,17岁入大学,进入大学数月后就因参加革命被开除、流放。四年后,他以校外生资格参加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各门功课都得了最高分。他懂近10种外国语言,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演说家。
列宁一生中,有近20年是在监狱、流放地和国外流亡中度过的,他创建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建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他为革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同时,他还写下了大量的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著作。列宁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实践家,同时又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导师。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与他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分不开的。列宁是怎样学习的呢?
一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还在读中学的时候,列宁就学会了根据自己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他说,中学里由于安排不合理,学拉丁语要花8年时间,但一个自觉的人,完全可以在2年内学会。而列宁正是通过有计划地学习,提前掌握了拉丁语,以至于他在中学时竟当起了他姐姐的拉丁语教师。列宁曾说,最好有系统地研究东西,一般地读书,没有多大好处。他的做法是:围绕一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搜集有关资料,然后锲而不舍地去实施计划。他的学习通常是这样安排的:上午头脑清醒,读一些比较难的著作,午后则读一些易懂的书。列宁这种学习的计划性和条理性还表现在他的写作过程中:在中学时,每当教师布置了作文,大部分学生总要等到教师催的时候才匆忙动笔,草草写就,而列宁则立即行动。他通常是先写一个简明的大纲,包括引言和结论,然后搜集有关资料,动笔时他将作文纸一分为二,左面打草稿,右面用来注明文章中有关资料的出处、参考书目。初稿完成后,他在纸的右面进行增删、修改。这种学习方法为列宁终身所用,我们在列宁未完成著作的遗稿中仍能清楚地看到。
始终坚持根据自身的实际对学习进行科学合理地计划和安排,使列宁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是利用图书馆学习。列宁对图书馆情有独钟。1897年2月,列宁被流放去西伯利亚前获准在莫斯科逗留几天以便同母亲会面,他利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去鲁勉采夫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在流亡国外的十几年中,每到一地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图书馆学习。在伦敦的时候,对他最有吸引力的是世界上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他通常早晨去图书馆,一直学习到晚上。列宁的妻子回忆他在日内瓦图书馆学习的情形时这样写到:“一个俄国革命家每天清晨穿着一条质地粗劣的裤子走来,为了怕溅上泥泞而跟瑞士人似地卷着裤腿;他常常忘记把裤腿放下来,就拿起昨天留下的那本书。他坐在靠近窗户那张桌子旁边的老位子上,以一种习以为常的手势把他秃头上稀疏的头发梳弄平顺,然后就埋头读了起来。”列宁在巴黎时住的地方离图书馆很远,为了赶在图书馆开放时到达,他每天骑自行车去,有一次竟被汽车撞了,因为躲避及时,才躲过一劫,但自行车却被完全撞坏了。列宁在苏黎世时每天9点到图书馆,一直坐到12点,12点10分回到家,午饭后再到图书馆,一直坐到18点。
列宁之所以对图书馆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可以读到各种值得读的书,找到他需要的资料,随时翻阅所需要的工具书、参考书,可以读到最新的报纸和杂志,了解各方面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是因为图书馆安静,有一种让人专注、沉思、探索的气氛,有利于对问题的思考和研究。
三是向劳动群众学习。不管是在偏僻的西伯利亚,还是在繁华的莫斯科,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前,还是在革命成功后,列宁总是千方百计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向群众学习。列宁曾经深入到彼得堡一个名叫托伦顿的工厂进行调查,他拟定了专门的提纲,指派克鲁普斯卡娅和其他女同志打扮成女工的模样,深入到托伦顿工厂的工人宿舍去拜访独身工人和一部分有家属的工人。列宁根据他和别人搜集到的资料写成了通讯和传单。列宁的妻子回忆说:“我们从那时起就向他学习注意小事情了,他这种努力向工人学习的精神一直铭记在当时同他一起从事革命工作的同志的心里。”在西伯利亚流放时,列宁与当地的农民交朋友,他给群众做法律顾问,通过帮助农民打官司与他们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当地的农民都喜欢找他帮忙,请他帮助解决问题,这为列宁了解农民和向农民兄弟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后,作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最高领导人,他身体力行,反对特殊化,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在电车里,他注意听工人们谈话;散步时,他跟平民百姓聊天。他乐意同来访的群众做长时间的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1920年春,一位西伯利亚的老党员向有关人员提出,说他快死了,想看一看列宁,列宁得知后立即答应了,在会见的过程中,列宁还特意向这位老党员征求了他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意见。
虚心地向工人农民学习,使列宁不断地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人民群众的实践成了他伟大思想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