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中庸》解读、赏析
013 君子中庸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君子中庸注释】
①中庸:中,即中和;庸,“常”的意思。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也。庸,平常也。”另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指人生不偏离正道,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此外,中庸亦指中正、平和。
②时中:经常适中。
③至矣乎:到极致啊,指最高的德行。
④鲜:少。
⑤知者:同“智者”,与愚者相对应,类似后面的贤者与不肖者对应。
⑥不明:不能够弘扬。
【君子中庸译文】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无所顾忌。”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长久实行它的!”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超过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个中滋味。”
【赏析】
此处引用孔子说的三段话,通过孔子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在他的眼中,中庸之道是君子之道,是最重要的德行,也是最高的德行。这样的德行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能够随处可见呢?孔子认为是始终随时做到适度太难。不论是智者还是愚者,不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由于各种原因都很难做到。以至于孔子感叹“民鲜能久矣!”那么是不是中庸就不可能实现呢?不是的,中庸之道的难度不在一次做到,而在长久保持中庸。正如毛泽东同志评价雷锋时说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因此,一个人一时到达中庸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中庸。因此,中庸不是一时的行为准则,而是一生的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能够一生做事始终适度,始终符合“中和”,那么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君子,也是道德最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