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1日星期五
首页/国学语录/《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解读、赏析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解读、赏析

264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注释】①百谷王:诸多溪谷的统领、归宿。...

264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注释

①百谷王:诸多溪谷的统领、归宿。

②重:累、不堪重负。

③推:赞誉,拥戴。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汇聚诸多溪流,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因此,要想成为百姓的上层统领,就必须用言辞对百姓表示谦下,要想成为百姓的引路之君,就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利益之后。所以,有道圣人虽然位居百姓之上,但百姓并不感到负担沉重;位居百姓之前,百姓并不感到有任何伤害。天下百姓都乐意拥戴而不知厌倦。因为圣人不与百姓相争,所以天下就没有人能和圣人相争。

赏析

理论上说,以不争而争,以无为而为,是符合辩证法的,也是农耕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思想。这里讲的是“不争”的政治哲学。

老子以“道法自然”理念为基础,通过溪流与江海的关系,讲了“大者宜为下”,讲了“圣人”也要“为下”的道理。他认为,统治者应该处下、居后,这样才能厚待百姓、关怀百姓,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戴,这就好像居于下游的江海可以包容诸多溪流,而溪流又不断流入江海那样。这段文字一方面是老子为统治者所出的智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另一方面也表达了百姓的某种诉求,“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如果说老子是在为统治者献计献策,那么他也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为百姓的利益而呐喊。老子的立场和观点,与孔孟所讲的“民本”、“民贵君轻”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在肯定儒家“民本”、“民贵君轻”主张的时候,是不是也应当肯定道家“以言下之”、“必以身后之”的情怀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非特殊说明,本文由诗文选原创或收集发布,欢迎转载